回顾虎年最后一周,A股风格强势,多个指数创本轮反弹以来新高,沪指成功突破年线,一鼓作气站上3200点,市场行情偏暖,情绪高涨。
春节期间,全球主要股指集体上涨,纳斯达克指数领涨超4%,韩国综合指数、日经225指数、富时新加坡海峡指数、恒生指数和标普500均大幅涨超2%,对节后A股表现形成提振。
(相关资料图)
A股兔年开市在即,机构普遍预计,在外围市场的火热带动下,市场大概率“开门红”。根据统计,春节后第一周沪指平均涨超1.7%,进入2月份后上涨概率进一步提高,可达74%。
港股打响兔年“开门红”第一枪
1月26日,港股春节后首个交易日高开高走,打响兔年“开门红”第一枪。截至27日收盘,港股走出两连阳,恒生指数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2.92%,恒生科技指数两日大涨5.35%,续刷2022年7月以来新高。
热门科技股连续反弹,小米集团两个交易日领涨13.49%,京东集团累计上涨5.28%,腾讯控股连续上涨5.92%。其中,腾讯控股27日盘中一度涨至416.6港元/股,创近11个月新高。此外,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火爆,两日大涨8.27%,技术硬件与设备、软件与服务、媒体三大行业涨幅也均超过5%。
嘉实基金认为,虽然经过了前期反弹,但港股估值依然处在中枢以下较低位置、AH溢价率仍然处在较高位置,叠加2023年预期盈利明显改善,港股市场未来盈利估值提升空间较大,向上的机会大于向下的风险。
华泰柏瑞基金研判,一季度港股市场进一步走好是大概率事件。其一,随着政策加速出台、防疫政策优化,内需恢复是节奏快慢的问题;其二,港股估值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下行空间有限,向上修复可期;其三,外资超低配中国资产,叠加中美经济周期错位,使得外资重回中国市场或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内基本面和海外流动性同时反转下,港股一季度股价上涨阻力较小,甚至可能会出现股价跑在基本面前面的情况。从未来2到3年维度看,港股震荡上行将是主旋律。
景顺长城基金同样表示,受益于国内疫情措施优化、房地产支持力度加强、货币政策定调“精准有力”、内地和港澳人员往来政策优化等基本面边际改善和政策回暖以及美联储加息放缓带来的流动性改善,港股投资前景转向明朗。港股修复将有“三层台阶”,风险偏好改善、估值修复和盈利修复分别起到阶段性主导作用,目前已进入第一阶段且反弹强劲,展望后市,港股长期上行趋势保持不变。
节后大概率延续“红包”行情
根据过去20年春节后A股走势判断,节后大概率延续“红包”行情。从历史规律看,春节后第一周成长股往往表现最佳,创业板指上涨概率为75%,平均涨幅1.88%。
就沪指表现看,春节后5个交易日,沪指平均上涨1.72%,20个年份中16个年份上涨;春节后10个交易日,沪指平均上涨1.64%,20个年份中14个年份上涨;春节后30个交易日,沪指平均上涨1.83%,20个年份中11个年份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节前北向资金刷新历史,1月大买A股超1125亿元,创下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月最高购买纪录,超过2022年全年净买入900.20亿元,对此机构指出,外资集中流入将使节后市场上涨概率更大。
汇丰晋信基金表示,北向资金大量买入,来源于外资机构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进而中国股票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吸引力显著提升。2022年经济受诸多因素压制,2023年修复弹性相对乐观,预计上半年经济都将处于上行阶段,权益市场将获得盈利向上支撑。
富国基金认为,春节之后,在政策和增长预期之下,中国资产有望维持积极吸引力,北向资金或持续流入。从估值角度看,近期北上资金加仓较多的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非银金融、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估值有所修复但仍具向上空间,当前PE(TTM)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的10%、74%、35%、12%和6%分位。
新华基金分析,考虑到资金回补、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中国资产优势重现,外资有望成为2023年A股市场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从历史规律看,如果由北上资金主导市场,风格会偏价值,但如果后续内资接力入场,价值占优风格有望先转为均衡风格,并再进一步转为成长。
投资方向上,银华基金点名关注成长股,科技方面,看好电动车、光伏、储能、海风、国防军工、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信创、互联网、消费医疗、创新药以及食品饮料等行业。消费方面,随着2023年疫情扰动退去,行业回归基本面选股,复苏是主线,预计升级和价格弹性标的收益率更高。
泓德基金表示,重点关注数字经济、汽车零部件以及前期跌幅较大但具备高成长性的板块。具体而言,一是医药板块,行业需求增势或快于GDP增速,长期看仍具备较大市场空间;二是电子(半导体),目前产业库存处于消化后期,行业估值压力大幅度释放;三是家电、家居,有较强的经营韧性,行业内库存清理彻底,同时地产政策的调整也将拉动行业2023年销售改善。
天弘基金指出,具体就医药投资分析,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高低估值切换可能仍然会持续,如中药以及有创新规划、创新布局的传统药企;二是创新方向会可能成为未来医药行业最大的主题,也是最确定的投资方向;三是严肃医疗可能会成为最重要的主线。
鹏扬基金分析,消费和医药都受益于疫情之后的需求复苏,比较而言,持续低迷两年的医药2023年或将出现贯穿全年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同样受益于疫后复苏的医药子行业,股价反应并不充分。在成长性板块中,医药和海上风电全年的成长性都很好,2023年行情有望持续。
中加基金认为,2023年焦点在消费复苏,出行、旅游、餐饮、医药等都会有不错的表现;同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具备竞争优势的机械、金属材料、化工、汽车零部件、纺服轻工等有不少“隐形冠军”值得挖掘;此外,疫情三年带来的消费习惯改变催生新的成长性机会,国货的高渗透仍是主线,可重点关注乳制品、啤酒、软饮料、美容和个护产品等。
(提示: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匀音
编辑:王一川
监制:吴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