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 >
焦点信息:果然办法总比困难多,银行T+1现金管理类产品有了些新玩法

时间:2022-12-27 21:04:12    来源:腾讯网

最近,不少现金管理类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在调整。

之前也零零碎碎的聊过几句,受限于政策要求,整个趋势就是“货币基金化”。


(资料图)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银行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和货币基金,两者几乎没有差别了。

如果硬要找明显的区别,也就投资范围方面了。

除了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等...

银行理财方面,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

货币基金方面,则可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

当然,这些在实际持仓层面,差异不会大。

所以,银行理财的这些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范围较货币基金略窄(实际几乎无差)。

此类产品,约占存续理财产品总数的10%不到。

一、

不过,对咱们普通用户来说,此类产品最主要的变化还是2点。

A.T0理财产品要么终止,要么变T1理财;

其实蛮让人遗憾的,早前一些大行的T0理财还是非常好用的。

尤其是在某些时候,活期存款没那么好找的阶段。

估计未来没多久,可以当日起息的产品,也就会只剩存款、场内的货基了。

B.快赎额度降低为每日1万(原先基本都是100万-500万的额度);

这个调整再某种意义上,直接将现金管理类产品放到了原先货币基金所面临的“绝境”。

而之前的货基的快赎调整,也算是打破了余额宝的深化。

间接导致了这几年余额宝规模的连续下滑。

要说风险吧,其实多少都是肉眼可见的。

货基调整后,不少资金是流向了这些现金理财产品。

截止目前,整个现金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接近10万亿了。

再结合这几年来,监管给予的“红利期”。

中间也埋藏着不少风险,最显著的莫过于集中申赎的流动性风险。

盘子实在太大,货基当年的风险,这些现金理财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盘随着多个资管新规的发布,针对此类产品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并在发布时给予了1年半的整改时间(22年年底)。

期望从根本上,提升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所以,从大局观来说,这其实是件好事。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从经济学的“不可能三角”来看。

收益、风险、流动性,三者是动态平衡的(红利期动态存在)。

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控制风险、保障收益的时候,流动性难免会有所有缺失。

之前是“红利期”,过了就没了。

就像现在的这些银行存款一样,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产品也好、活动也罢,后面这几年一定会逐渐消失或门槛越来越高的。

二、

不过吧,饿死胆小,撑死胆大的。

为求“生存”,有脑子的代销银行不在少数。

以微众银行的活期+产品,它最近上了2个“神奇”的功能。

A.“智能转入”

活期+底层对应了16个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

用户可以选择“智能转入”,系统自动将转入金额分配到16个产品上。

你想,每个产品有1万的快赎额度,16个产品,加起来最高就可以有16万的转出额度了。

理论上,只要代销的产品够多,快赎的额度就可以更高。

不过吧,这个操作不算创新。

一些基金代销平台,也有类似的货币基金组合产品。

比如天天基金的活期宝,也将30多个货币基金进行了包装组合,最高支持30多万的快赎支持。

B.“早到账”

这个操作算是银行理财的首创。

正常T日(交易日)15点前发起的赎回,都是需要在次日的15点之后到账的。

但是微众将这个时间,提前到了次日9点30之前。

别小看这个操作,资金到账时间从下午提升到9点30之前,绝对可以解决大部分用户的资金使用诉求。

这个“早到账”操作的,背后大概率还是“垫资”的操作。

虽然,当日垫资的成本不高,但毕竟还是存在成本的(某种意义上,还是良心的)。

当然,赎回本身还受限于交易日,适逢节假日会有跨日延迟。

看了下其它银行,目前还没有跟进这块操作的,期待更多的加入。

就当下而言,微众应该还是没有放弃活期+,还在努力。

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是希望此类产品可以继续迭代。

三、

虽然因为历史的一些原因,不是很喜欢微众。

但这波微众的操作,属实不错。

当然,这篇不是推荐大家去买它们家的理财。

目前还是一些存款产品的“红利期”。

抓紧时间,好好享受当下。

最近,也有不少朋友询问我要不要锁定些长期的存款。

答案肯定是“要”。

但是判断当下的一些产品时,抛开大额存单,属实没几个了。

这几个月,基本就是手快有、手慢无的状态了(且看吧)。

郑重声明:本文非广告,有利益部分已注明、非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