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 >
信达澳亚冯明远“翻车”:业绩跟不上宣传,次新基金年内跌16%

时间:2022-12-27 12:13:56    来源:腾讯网

文/刘振涛

2022年1月25日,为了“开门红”,信达澳亚基金的“一哥”冯明远发行了一只“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下称“信澳智远三年持有”)。在该基金发行一个月前,信达澳亚基金就开始了在天天基金等销售渠道大量宣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凭借着2021年冯明远在科技新能源赛道上取得的成绩,以及公司的大量宣传,信澳智远三年持有大卖,当日募集金额达48亿,最终确认份额为47.63亿元。

在近期的第四界中国公募基金英华奖中,信澳智远三年持有发行时的营销还获得2022年度优秀传播奖。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6日,信澳智远三年持有A份额年内净值累计跌幅达16.36%,信澳智远三年持有C份额年内净值累计跌幅达16.67%。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信澳智远三年持有的基金资产规模为42.59亿元,与1月25日募集时的47.63亿元相比,减少了5.04亿元。而该基金设有三年的持有期,也就是说基民购买后,必须持有三年才能卖出,这意味着基金份额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在三年时间里。由此可以看到,基金净值下跌导致了基金规模下降。

基金净值下跌,同时也导致了持有的基民亏损。在蚂蚁基金平台,有不少投资者晒出自己的收益情况,我们发现,亏损10%以上的大有所在,甚至还有亏损15%以上的。

对于基金这样糟糕的表现,基民们也十分不满。在基金社区,有基民表示,“这个基金经理前期在牛市挺好,现在讲究真技术了,反而不行了,说明和韭菜也没啥区别”,还有基民表示,“基金经理是不管基金盈亏都能挣管理费,根本不和基民一条心,锁定三年能挣三年的管理费。”

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成立以来的糟糕表现与冯明远的投资和“一拖多”有很大关系。

资料显示,信达澳亚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距今成立16年时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信达澳亚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804.5亿元,比2022年二季度末减少了80亿元,规模始终无法突破千亿。

作为信达澳亚基金的“一哥”,冯明远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达334.08亿元,占公募总规模的41.5%。由此可见,公司的规模几乎要靠冯明远一人来支撑。

从2020年开始,信达澳亚基金为了扩张规模,冯明远发行新基金的速度开始加快。2020年,他先后发行了科技创新一年定开、研究优选、匠心甄选两年持有三只新基金。2021年,则在1月22日追高发行了星奕、6月份发行了领先智造两只新基金。

2022年1月初,冯明远又发行了信澳智远三年持有。在发行完信澳智远三年持有后,冯明远管理基金达到了10只,已经顶格了。根据监管部门规定,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基金。

基金经理定格管理后,意味着就不能再发新基金了。于是,2022年7月,冯明远卸任老基金信澳精华配置混合的基金经理职位。并且在2022年11月,信达澳亚基金为冯明远2019年发行的2只基金配了新人基金经理,方便日后好接手基金,他后期可以发行新基金。

截至目前,冯明远共计管理9只基金,几乎接近顶格。9只基金年内表现都一般,数据显示,成立一年以上的基金2022年以来跌幅都超过25%,跌幅最高的信澳核心科技混合跌幅达34%。

所有的基金年内表现一般,也反映了基金经理“一拖多”后的一个重要问题:管理多只基金后,基金经理管理精力就会被分散,各个行业被充分覆盖和研究的难度增大,就会导致旗下管理的多种基金的持仓风格趋于相似,持仓个股相同性明显,当市场波动,若基金经理踏空节奏时,容易导致基金业绩下滑的情况。

我们观察冯明远管理的9只基金发现,尽管9只基金的名字不同,有科技的、有智造的,还有新能源等。但是9只基金的持仓却趋于相同。

冯明远青睐科技与新能源行业,因此他管理的基金会重仓于新能源和科技。以三季度为例,冯明远管理的9只基金中,除了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外,其他8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可以说是几乎一致。

(部分基金三季度持仓截图)

其中,信澳智远三年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和其他3只基金是一样的,连顺序都没有改变。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不一样,是因为该基金除了冯明远外,还有2位基金经理在共同管理,其他8只几乎是冯明远自己说了算。

而2022年三季度以来,冯明远第一重仓股天齐锂业股价累计跌幅达35%,璞泰来股价累计跌幅达34.6%,比亚迪股价累计跌幅达22%等。

基金重仓股下跌,导致基金净值下跌,而冯明远管理的8只基金持仓又趋于相同,进而导致了8只基金几乎是清一色的大跌。

眼花缭乱的老基金,已经让投资者感到困扰。“一拖多”的情况下,发新基金,也会是继续老基金的路子,除了基金名字,冯明远管理的多只基金到底有啥区别,估计基民说不清。这也就是导致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成立以来净值大幅下跌的原因之一。

对于冯明远“一拖多”,以及业绩跟不上宣传的信澳智远三年持有基金,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