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资料图)
见习记者 韩昱
据新华财经消息,北京时间12月6日,澳储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提升至3.10%,符合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澳储行声明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澳大利亚年通胀率为6.9%,仍显著高于2%至3%的目标区间,未来澳储行仍将继续加息。
澳储行是海外央行中放慢加息步伐的先行者,在10月份率先将加息幅度从50个基点缩窄至25个基点,旨在平衡“控制高通胀”和“经济软着陆”两方面的目标。截至此次加息,澳储行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经8次加息,利率提高至2012年11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居民的债务压力较高、资产负债表状况较差,家庭偿债比率远高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此外,澳储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敏感度也较高,受到加息的影响,目前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已经迅速降温,房价连续多月下跌,债务违约风险提升。为避免引发金融风险,澳储行的加息空间更为有限。
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从全球交易量最大的10种货币(G10货币)来看,既定在11月份召开议息会议的6家央行(美联储、英国央行、澳储行、新西兰联储、挪威央行、瑞典央行)全数进行了加息,总计加息350个基点。截至11月末,G10货币对应的10家央行年内已累计加息2400个基点。
不过,在猛烈的“加息潮”影响下,海外多国经济已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也使得持续大幅加息的难度增大。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海外央行或进入紧缩周期的新阶段——即加息节奏放缓,但高利率将持续更长时间。
“部分发达国家将迈入终点利率更高、跨度更长的加息周期,主因是其经济衰退风险与通胀压力并存。”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岳翔宇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由于疫情期间美欧等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补贴,过度刺激内需,导致出现供给回升慢(前期补贴导致工资预期抬高,居民返工意愿弱)和需求疲软(补贴退坡导致居民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困境,企业遭遇弱需求与高工资成本双重挤压,使得“衰退”和“通胀”问题同时存在。如果这些国家仍持续大幅加息以控制通胀,则可能导致更深程度“衰退”。
明明也认为,海外央行有望逐步放缓加息节奏。以美欧央行为例,美联储可能会在12月份的议息会议放缓加息步伐至50个基点;同时,随着海外部分经济体“衰退”风险上升,大宗商品需求走弱,叠加近期欧洲能源问题通过进口替代有所缓解,欧洲央行也可能在12月份放缓加息步伐至50个基点。但要注意的是,全球通胀仍然具有高黏性,海外各国央行或上调终点利率水平并延长高利率水平的持续时间。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欧美很多国家处于同一经济周期,货币市场高度开放,汇率与美元紧密挂钩,实际上以美国的利率水平为锚。在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的预期下,欧美其他经济体也会跟进放缓。预计2023年美联储每次加息下限是25个基点,上限是50个基点,不排除用间隔加息拉长观察期的可能。
在受访专家看来,紧缩周期下,海外多国的加息举措或增加全球经济波动风险。
明明认为,海外央行的加息浪潮或难快速消退,因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未来将进一步上升,全球金融市场仍存调整风险。
“未来海外央行的加息幅度需要谨慎控制,以免货币紧缩的迟滞效应对市场和经济造成不可控影响。”郑磊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