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 >
全球速读:靠实力借的钱,凭啥急着还!

时间:2022-11-10 18:06:04    来源:腾讯网

2021年以来多达29家房企暴雷,行业加速出清,众多房企正在窝冬。


(相关资料图)

虽然,房企暴雷潮已经过去了,

但是,另一个潜在的旋涡,已经形成了!

房企集体窝冬的后果是什么?

——大部分房企在土地市场基本躺平了,都不行了,哪还有钱去土地市场潇洒!

这对地方gov可不是好消息啊。

经济形势不好,税收太慢,还是卖地来钱最快,只能继续依靠土地财政续命了。

既然外人靠不住,那就找亲儿子出来干活吧。

所以,肉眼可见的是——

地方城投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了。

我们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省的地方城投公司在土地市场的拿地比例

——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安徽等经济发达省份,土地出让金规模明显领先,而且地方城投公司拿地比例偏高。

单看这张图,是不是还不够直观?

好,更直观的数据来了!

自集中供地开始——

城投类公司拿地金额近9000亿,占总金额的28%;

城投类公司拿地幅数超1000宗,占总幅数的38%。

夸张么?

还有更夸张的数据。

去年第三批供地,全国城投公司拿地占比直接超过4成。

也就是说,

近两年全国重点城市每成交10块地,就有4块是城投公司拿的。

此时,问题来了!

城投公司拿到手的地,干嘛了?

房企拿地,自然是为了开发赚钱。

但绝大多数的城投公司,并不具备开发能力。

据统计——

目前全国范围内,仅有约20%的城投公司具备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验和能力。

正因为缺乏开发能力,因此去年城投拿到手的地,大都囤在了手里,并未进行实质性开发。

截至目前,

城投公司拿地平均开工率只有16%,尚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以2021年第一批成交地块为例,普通房企拿地的开工率高达61%,而城投拿地的开工率只有23%。

以去年全年成交地块为例,城投公司拿地的入市率不足10%。

此时,关键问题来了!

城投进场托底拿了两年地,拿地之后又不开发,更不入市交易,最终造成的必然结果是什么?

城投债,将越堆越高!

城投债这个大雷已经形成了!

总所周知,城投债由城投债券、银行贷款、非标债务组成的。

如果只看城投债券,城投债券规模的趋势还是持续上升趋势。

2013年城投债券规模2.1万亿,2022年6月增加至13.85万亿。其中,近6万亿都是移情这两年新增的。

如果再算上银行贷款及非标债务,

截止2022年6月底,已知的全国各地城投公司债务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累计已超65万亿元。

如果还款能力很强,负债很高也能对付得过去,关键是——

地方城投公司的还款能力,是真令人担忧啊。

过去城投公司还债,主要靠地方gov输血。

只要输血持续充分,城投公司就不会有问题。

今年前三季度的各省卖地很大程度还是靠地方城投公司顶着,卖地收入依然很不理想,

地方gov也没有余粮啊,还指着地方gov源源不断输血,在想啥呢!

再者,

城投债管控越来越严格,城投融资借钱难度加大,借新还旧的债务滚动模式这招不那么好使了。

随着城投债设档分区制度落地,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城投公司因债务指标超标被限制扩张了。

瞧瞧,地方gov输血不够,城投自身造血也不行,又还在土地市场潇洒托底。

此时此刻,你是否觉得——

完犊子了,城投想不违约都难!

你瞧,去年城投债非标违约54例,今年又有56家城投的商票涉及违约。

这颗雷,看起来迟早要爆。

莫慌,爆不了,城投是信仰。

先跟大家说一个比较难以置信的数据——

自1991年第一家城投公司成立以来,城投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从未出现过实质性违约。

哪怕一次都没有!

有人说不对,之前媒体有说过城投债的违约。

不不不!

媒体人口中的城投债违约,仅仅是技术性违约,而非实质性违约。

所谓技术性违约,就是融资方没打算主动违约,想还也有能力还钱,但没能在期限内还钱,不过最终还是很快把到期该还的钱全都还上了。

——我想还,只是暂时不凑手,后面补上了。

所谓实质性违约,就是融资方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都不强。

——老子不想还,也没钱还,干脆就不还了。

过往30年,城投债只有技术性违约,而从未有过实质性违约。

比如,所谓的兰州城投债违约。

8月29日5:30,兰州城投没有完成债券付息兑付。

眼看着就要债务违约了,仅仅5个小时之后,兰州城投突然地及时完成了兑付。

此时,问题的关键来了——

为什么城投债很难实质性违约?

大家可以想想,城投债的本质是什么?

准市政债。

好,准市政债的背后是谁?

地方gov的信用。

中国的地方gov与国外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咱们是无限责任gov。

作为一个无限责任gov,咱们能放任城投债暴雷么,咱们能放任地方gov信用崩塌么?

哪怕用脚趾头想,你也知道不可能啊。

注意!

此时,本文最关键的部分来了。

既然咱们不可能放任城投债暴雷,也不可能放任地方gov信用崩塌,同时今年的地方gov又没钱给城投输血,那巨额的城投债该怎么化解?

——到如今,还有谁来化解城投债的风险?

地方没钱,但有人有钱啊!

请大家看近几个月的几则新闻——

今年6月底,国常会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

到了8月下旬,国常会决定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

接下来的一幕幕就是——

自八九月份以来,全国各地一大批城投平台纷纷增资扩股。

新股东的背景,相当、非常、极其强大。

作为6000亿政策性金融的实施主体——

国开基础设施基金、农发基础设施基金、进银基础设施基金,分别入股了一些城投公司。

而以上三大基金的股东分别是——

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全是国家政策性银行。

因为这三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唯一股东分别是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都是国家政策性银行。

很明显,三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就是三大政策性银行为地方城投公司出资的平台。

以上全套模式,做个总结——

先是三大政策性银行出钱,成立了三个基础设施基金;

三个基础设施基金,又以入股的方式,往城投公司里注了资。

在你看起来似乎是天大的风险,就此由大化小。

有些事,不能细琢磨。

曾经——

地方收入的问题,由土地收入来解决。

土地收入的问题,由房企拿地来解决。

房企拿地的问题,由你我买房来解决。

现在——

咱们说我躺平了,不买房了。

房企说我躺平了,不拿地了。

似乎问题无法解决了。

但你想不到的是——

地方收入的问题,由城投拿地托底来解决;

城投债务的问题,由政策银行注资来解决。

你说……

银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些话,只能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