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铃 11月6日,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艾伯维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欧思朗告诉经济观察网,艾伯维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见证者和受惠者。
今年,艾伯维带来在免疫、肿瘤、神经、眼科四大重点领域五款创新产品的中国首秀。
欧思朗也期待本届进博会能加速艾伯维创新展品的审评审批。此外,他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呼吁,在公司的创新产品能做到全球同步上市的情况下,在支付方式上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能够在多方共付中体现创新产品的价值。
(相关资料图)
艾伯维是全球排名前5的研究型生物制药公司。欧思朗表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艾伯维全球的重要市场,未来要把中国市场打造成为艾伯维全球除了总部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
艾伯维方面透露,预计到2030年,艾伯维在特药领域将有超过30个新产品或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上市,涉及免疫、血液肿瘤与实体瘤、神经科学、眼科学等领域。2022年-2023年,正在进行的与计划中的在华临床研究项目约有65个。
以下内容摘自经济观察网与欧思朗的对话:
经济观察网:艾伯维想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实现什么目标?
欧思朗:今年,艾伯维带来在免疫、肿瘤、神经、眼科四大重点领域五款创新产品的中国首秀,未来两到三年也会在中国上市。
进博会是二十大之后,中国向全世界主动展示的一个重要的开放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一些突破性的、高质量的产品更快引进中国,惠及更多患者。
我们渴望把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带到中国,而不是等待好多年。两年前,我们在进博会展示了两款药物,一个是维奈克拉,一个是乌帕替尼,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以及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这两个产品可以说实现了全球同步上市,这是一个创举。
目前,乌帕替尼在中国已经获批3个适应症,特应性皮炎(AD)适应症获批仅比美国晚1个月。第四个适应症溃疡性结肠炎有望于近期在中国获批,第五项适应症克罗恩病的上市申请已于日前递交,也期待本届进博会能加速其审评审批。
我们也关心青少年的用药需求,并为此投放研发资源。比如乌帕替尼是唯一一个拿到青少年皮炎湿疹适应症的产品。青少年所用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虽然这个人群不像成人那么广泛,但需要投放的研发资源其实更大。研发药物需要照顾不同族群,我们不能忘记初心。
经济观察网:艾伯维在更前沿的创新方面有哪些努力?
欧思朗:我们在中枢神经方面有一些耕耘,比如我们马上会上一个治疗偏头痛的产品,这个病比较难治,困扰很多民众,这个产品可以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针对急性的、慢性的、偶发性的都有效。
我们发现在中枢神经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区域可以挖掘,所以艾伯维在遗传学、基因等方面都在跟很多伙伴去共同研发。在中国,我们也有很多合作伙伴,一起去研发一些新的靶点机制,希望对空白片区做突破。坦率地说,如果能对中枢神经疾病的治疗有所突破,很可能都是要拿诺贝尔奖的。所以,公司明知很困难,还是愿意投放资源去尝试。
经济观察网:在做这样的创新时,艾伯维怎么平衡风险和收益?
欧思朗:十年磨一剑,做原研创新,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不在生产,而在研发。艾伯维5万多名员工里,大概有1万人是科学家,人才的成本也非常高。
怎么做到平衡呢?目标要放长远,不可以说3年、5年一定要做出来一个产品,这不太现实。但我们有规模效益,如果第1、2、3、4个产品失败了,我们还有第5个,甚至第1000个,第10000个,我们陆续就会有成功的产品。
同步研发,怎么做到高效也是我们的课题,要有共赢的理念,去共同研发。比如维奈克拉就是艾伯维和罗氏联合开发的。携手共创,资金和技术方面可以互补,会增大效率和共赢的机会。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待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保改革对创新药发展的影响?
欧思朗:近几年,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保改革的红利,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创新药也迎来了春天。
我非常支持“腾笼换鸟”的概念,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创新药也能获得更好的支持。过去有些创新药在国外已经上市了七八年,才在中国上市,现在几乎是同步上市。医保目录也每年都更新。所以改革的效果特别显著。
但受一些国情的限制,改革还在不停进步。
以前,一款药品在国外卖了很多年,有成本的回收,专利也快到期了,在中国压低价格我们是能接受的。现在,创新药全球同步上市,要以量换价的话,中国人口基数再大,也没有全球人口基数大。所以,如果要求把价格降到一个没法收回成本,甚至影响其他国家定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很难接受。很无奈,不能纳入医保的话,最后患者也不能获益,经济负担也会比较重,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我也希望借进博会的机会呼吁,除了国家医保目录的支付外,可以更加开放,探索多方支付的更多可能性,让好创新产品的价值在多方共付中体现出来,让国家负担的部分使用得更高效,四两拨千斤。比如国家出一部分,商保出一部分,援助计划出一部分,病人出一部分,这比全部让国家买单更可持续。
商保、惠民保是探索的重要部分,是业内公认的多方支付的好方向,希望在这方面能多一些政策支持。商保怎么能更有针对性、更具策略性,怎样让民众有更多选择,是当下的难题,我相信问题都会逐步解决。每一个改革、每一个进步,都会在细节上遇到难题,但大的方向一定要把得牢牢的。我认为,人群的覆盖面越广、越多,越能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成效。
怎样能有一个可持续的健康保障系统,这是一个国际难题,我相信中国会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