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称“协会”)近日公布了26家拟取消备案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据记者统计,截至10月30日,共有59家机构进入拟取消备案状态,其名称前都被标注了“ST”字样。
【资料图】
对于协会取消机构备案,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10月30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举是协会发挥管理职能的体现,收单外包市场是收单市场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其健康发展有助于完善市场分工机制、提升支付服务效率。
“收单机构备案有进有退,能够更好地规范收单外包市场的服务商,避免更多乱象发生,进而保障消费者权益。”他表示。
又有26家拟取消备案
所谓“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管机构或国家有关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等合法设立的机构。在我国,收单机构主要包括两大类,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他们往往把自身的收单业务外包给其它机构。
具体来看,此次协会公布的拟取消备案的机构,包括六安八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嘉兴瑞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朝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机构。
根据公示,这些机构主要业务为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以及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不包括聚合支付技术服务。
在对拟被取消备案资格机构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有的机构尚未明确下一步方向,直言“不好干”。有的声称已经改行,另有因为自身业务主要服务于超市、餐厅等零售商,在原注册地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索性注销了原公司,跨省注册了新公司,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重启相关业务。
整体来看,在拟取消备案的59家机构中,35家机构有评级结果,其评级都在C类及以下,其中12家为C+,13家为C-,10家为D。这也意味着,上述公司可能面临业务经营是否合规、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风险是否可控,以及履约情况是否良好等问题。此外,记者通过企信宝查询发现,披上“ST”的59家收单外包机构中,40家经营状态显示为注销,占比近68%。
华夏时报制图
根据披露,拟取消备案的59家机构遍布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注册地址在河南省的机构最多,共有7家;注册地址在北京的有5家,江苏和广东各有4家。
此外,上海菜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已被取消备案的收单外包机构,其备案状态显示为“失效”,备案时间为2021年1月29日。
2020年8月,协会发布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取消收单外包机构备案的情形分为主动取消和强制取消两种。其中,对于已备案的外包机构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刑法处罚,或者失联超过90个自然日以上等10种情形,协会将取消其备案,并在协会网站进行通报,对于其中涉嫌违规且情节严重的,协会将移交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监管机构处理。
同时,《办法》明确提出,对于未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应在保证商户服务延续性前提下有序终止收单业务合作。
“备案只是一个开始”
收单外包机构并非新生事物,身为“外包大军”的他们由来已久,也是行业快速发展的产物。
不得不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收单市场迅猛扩张,外包方面乱象频出。为了规范收单业务市场,一系列法律法规密集出台。
早在201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曾在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公开表示,要打击无证机构,加快收单外包机构的直接备案管理。
次年8月,《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涵盖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的定义、范围、申请备案的条件、备案工作流程和取消备案情形等内容,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收单外包服务市场启动备案制。截至10月29日,已有14455家机构通过备案。
展业要备案,经营更需合规。2022年1月,协会发布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自律规范(试行)》(下称《规范》),建立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年度积分管理机制,记分结果纳入当年度外包机构评级结果,自5月1日起开始实行。而今年《规范》的实施,也预示着收单外包机构严监管仍在持续加码中。
今年3月,8家支付机构同日合计被罚718万元,原因均为收单业务。违法行为类型涉及违反特约商户实名制审核管理规定、违反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收单业务本地化经营管理规定、违反外包业务管理规定。
“备案只是一个开始,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合规意识才是关键。”王蓬博表示,已经完成备案的收单外包服务供应商应该高度重视后续相关的合规工作,弥补暴露的问题,才能保持良性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