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被查、大股东56套房产被拍卖,前海财险发展之路愈发艰难
(资料图)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龙敏
近日,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财险”)董事长黄炜被带走调查。随后,黄炜担任高管的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能集团”)和中炬高新(600872.SH)均发布公告称,黄炜因“个人原因”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与两家公司无关。
前海财险由5名法人股东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均为20%,然而记者梳理发现,前海财险的多个大股东与“宝能系”牵连颇深,而原保监会曾发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其中提到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1/3。
此外,宝能集团及旗下子公司近年陷入债务危机,前海财险亦增收乏力。司法拍卖平台显示,因与姚振华及“宝能系”旗下公司存在借款合同纠纷,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此前查封宝能城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深圳市宝能城花园共484套房产以清偿债务。同时,数据显示,宝能集团2021年12月末有息负债合计为1918亿元,对外担保余额308亿元,前海财险最新风险综合评级从此前的B降为C,偿付能力已不达标。
多位大股东与“宝能系”关系密切
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12月,黄炜加入宝能集团,并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以及2021年5月之后,担任前海财险董事长。在黄炜之前,前海财险董事长为姚振华。
除担任宝能集团高级副总裁、前海财险董事长外,黄炜还在基金等金融企业兼任高管,包括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前海基金”)、新疆能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前海财险是经原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于2016年由5名法人股东发起成立,分别为深圳钜盛华、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粤控股”)、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凯信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信恒”),持股比例均为20%。
截至目前,前海财险暂未对董事长被查事件有任何表态。但前海财险的一大股东深圳钜盛华,目前所持的20%股权全部处于被冻结状态。而深圳钜盛华控股股东为宝能集团,持有其约67%的股份,最后实控人为姚振华,其已于2017年被宣布禁入保险业十年。
而前海财险的其他股东与“宝能系”亦牵连颇深。工商信息显示,前海财险其中一大股东凯信恒的法人代表亦担任了前海财险、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人寿”)及前海基金的监事,而前海人寿、前海财险、前海基金的大股东均为深圳钜盛华。
此外,前海财险另一大股东深粤控股的法人代表孙玲玲担任了前海人寿的监事。梳理孙玲玲任职机构的股权关系可以发现,深粤控股除了持有前海财险股权,还持有前海人寿20%股权,持有前海基金25%股权,与“宝能系”旗下多家公司有所关联。
企查查信息显示,成立于1984年的深粤控股此前亦属于“宝能系”旗下,2007年,深粤控股曾新增股东宝能集团,持股比例96.14%,但在2010年3月份退出。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据新快报报道,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向孙玲玲发出个人配合调查通知书,称需要了解其在前海人寿任监事期间的相关事项。
近两年,银保监会先后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加强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监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等,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进行监管,强力整治保险机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内部人等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套取保险资金、输送利益、转移财产等问题,坚决遏制资金运用违法违规关联交易,推动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3月7日,原保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其中提到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1/3。
对于险企如何加强股东管理,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在股东实名化下,险企的股东可以通过公开信息层层穿透至自然人。所以,只要险企不存在代持等不规范行为,并及时公开相关股东信息,就能够实现透明管理。”
偿付能力承压
近年来,因“宝能系”旗下公司涉及诉讼纠纷逐渐增多,部分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乏力,宝能集团自身亦陷入流动性危机。
日前,司法拍卖平台显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宝能城花园(东区)56套房产被集中拍卖。拍卖信息显示,这些房产均处于抵押查封状态,抵押权人为平安银行(000001.SZ),56套房产按照起拍价计算,货值约8亿元。
而上述房产仅是申请执行的一小部分,根据司法拍卖平台提供的执行裁定书,上述房产属于“(2022)粤03执2100号”项下执行标的之一。因与姚振华及“宝能系”旗下公司存在借款合同纠纷,此前,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申请,查封宝能城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深圳市宝能城花园共484套房产以清偿债务。
此外,据中炬高新披露的公告显示,宝能集团2021年12月末合并报表总资产约8300亿元,剔除并表金融资产及负债后集团总资产约4300亿元,有息负债合计为1918亿元(包含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理财产品及发行的公司债券),对外担保余额308亿元。
而近年来,深圳钜盛华业绩亦不断下滑,截至2021年末,深圳钜盛华营业收入743.90亿元,同比下降22.80%,净利润亏损115.23亿元,较上年下降241.61%;同期,深圳钜盛华的有息债务达822.91亿元,其中已发生逾期的债务达349亿元,另有融资及对外担保事项金额达550亿元。
大股东债务高企,前海财险经营业绩亦承压。前海财险2022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20.87%,较一季度有所下降,且从风险综合评级指标看,前海财险今年一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从此前的B降至C,偿付能力已不达标。
财报显示,自成立以来,前海财险已连续6年亏损。2016年至2021年,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55亿元、10.24亿元、15.42亿元、22.66亿元、21.31亿元、19.3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01亿元、-1.33亿元、-2.21亿元、-1.30亿元、-0.72亿元、-0.18亿元,5年间累计亏损5.75亿元。
直至2022年上半年,前海财险才略有盈利。2022上半年,其保险业务收入为6.6亿元,净利润约0.17亿元。但从业务规模看,2022年上半年仍呈下降趋势,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2022年第二季度,前海财险规模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5.75%、-25.27%、-25.77%。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对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但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中某一类或某几类风险较大或严重的C类和D类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根据风险成因和风险程度,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保险专业委员李滨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大股东处于负债状态将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对所涉及保险公司的信心。保险公司大股东财务稳定和稳健经营是监管部门发给其保险牌照的前提。在经营过程中,也需要大股东的财务稳定,理想状态是处于盈利状态。”
“监管机关是否介入或决定于债权人是否向大股东主张债权,若主张债权,而大股东又无力偿还,其在保险公司所有的股份可能被冻结和保全。有关债权人是否符合成为保险公司新股东的条件以及是否需要寻找符合投资保险公司新股东主体的审核权力应该在监管部门。”李滨补充说道。
《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就董事长被查、与宝能系关联等问题致函并致电前海财险,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