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人造车到机器人造机器人,坐落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张江机器人谷下一步瞄准的领域是机器人“造”药。
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如何加快AI制药,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提高医疗影像质量,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借由数字化破局等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话题。
(资料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认为,随着时代发展,人民对医疗的需求发生改变,医疗行业必将融入更多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和个体化。
一方面,数字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融合,另一方面,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也正加速数字化转型。受访行业人士认为,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热潮涌现,接下来,AI制药有望成为生物医药产业下一个风口。
2021年国内AI制药企业
斩获近百亿元融资
周期长、费用高、失败率高、回报率低……传统的新药研发显然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如今,借助AI手段,部分“慢工”也能快速完成。
基于不同的策略,AI算法能运用在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分子设计以及域的应用优化、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多个药物研发领域,不仅能够提高研发流程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预测准确性。
近日,“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创新发展基金”之“个体化医疗孵化项目”公布了2022年度重点孵化项目入围名单,用于资助在肿瘤、阿尔茨海默病和眼科领域具有转化前景的临床研究项目。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顾雅佳教授“基于时序CT影像多病灶异质性联合分析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研究”等10个项目入围。
在罗氏制药中国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数字化医疗创新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教授以“肿瘤医院影像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肿瘤影像AI在乳腺、肺部、大肠及妇科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转化。
对于刚刚入围的个体化医疗项目,顾雅佳表示:“我们期望通过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和测试,将预测模型推广应用至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中,并不断迭代算法,开发软件产品,实现临床转化与应用,辅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英矽智能在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发布的《2022AI制药行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AI技术在化合物合成和筛选方面比传统手段可节约40%至50%的时间,每年为药企节约260亿美元的化合案物筛选成本;在临床研究阶段,可节约50%至60%的时间,每年可节约280亿美元的临床试验费用。
AI制药受资本市场关注
AI在药物研发中的引擎效果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8年,全球AI制药领域的投资额增长了15倍。
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热潮到来,国内AI制药公司正日益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20余家AI制药企业斩获了近百亿元融资。其中燧坤智能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未知君完成近1亿美元B轮系列融资,英矽智能完成2.55亿美元C轮融资等。
另据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药物开发公司正在崛起并与全球趋势并驾齐驱。以全球上市前融资TOP20的AI制药公司为例,来自中国的公司数量占据了三分之一。同时,这20家公司的融资总额有29%来自中国。
打造AI制药承载地
张江机器人谷又添集成创新园
拥抱AI制药大趋势,集聚AI生态的张江机器人谷也积极布局“AI+生物医药”赛道。
在11月17日举行的2022张江AI智药论坛上,张江集成创新园宣布成立。该项目位于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位置,是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张江机器人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产业定位上,张江集成创新园将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有特色产业为基础,聚焦于‘AI+生物医药’‘AI+医疗器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交叉创新,打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浦东新区未来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区。”上海浦东康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平在会上表示。
据悉,张江集成创新园规划面积一平方公里,一期已建成占地231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二期总用地1124亩,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开发。
“张江机器人谷以前是机器人造车、机器人造机器人,之后我们希望能实现机器人‘造’药。”上海浦东康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涛说。
5项创新成果发布
张江AI制药研发联盟再扩容
依托“AI+产业研发联盟”模式,张江高科技园区已聚集了一批新锐AI制药企业,并不断涌现新兴成果。
论坛上,成立刚满一年的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发布了5项创新成果。包括:英矽智能开发的中国首个进入临床的AI制药候选药物ISM001-055、晶泰科技自动化化学合成实验室、深势科技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德睿智药MoleculePro一站式Al驱动新药研发平台、阿尔脉生aExtractor:化学分子结构自动提取工具。
其中,晶泰科技自动化化学合成实验室采取人机结合的工作模式,将大量重复性劳动交给机器人,可运用在高通量平行反应、多步自动化合成反应等场景中,大幅提高合成效率。通过AI赋能,目前实验室已能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此外,英矽智能开发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新药ISM001-055,成为中国?款进?临床阶段的由AI发现的新药。据了解,这款新药通过人工智能靶点发现平台与人工智能化合生成平台发现,仅耗时18个月,投入的研发经费不到260万美元。
近期,英矽智能宣布与赛诺菲达成一项将持续多年、针对多个靶点的药物研发合作。根据协议条款,该合作将利用英矽智能人工智能驱动的Pharma.AI药物发现平台,推进基于不超过6个创新靶点的候选药物研发,总潜在价值最高可达12亿美元。
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的加入。在本次论坛中,罗氏中国创新中心、恒瑞医药、药明生物、联拓生物、锐格医药、百度、圆壹智慧、星药科技、宇道生物、英飞智药等10家企业成为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的新晋成员。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张江AI生态内将集聚300家活跃机构、30个创新联合体、30个赋能平台,AI助力每年新增30个一类新药管线。
生物医药企业
加速数字化转型
未来,中药能否数字化?AI的介入能否提高合成药效率?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提高医疗影像质量?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借由数字化破局?
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勃林格殷格翰、联影、凯宝、微创、罗氏制药、赛诺菲等在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特色企业,与多位院士专家、专业投资机构一起,探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里的生物医药产业转型。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大专家。COM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久常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业锐药业、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Re-Research签约仪式。大专家。COM的医学智慧数字化产品——MedBrain将为医药企业上市后产品的二次研发提供支持,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为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业内看来,数字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融合,加快实现资源数字化、协同网络化是以数字赋能产业的重要方式。据速石科技对全球44家顶尖医药企业的调查,其中41家与AI初创公司有合作关系,至少有8家药企参与了对AI初创公司的投资,投资总金额超过1.3亿美元。
在上海,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也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例如,落地上海徐汇区的联影智能,正致力探索元宇宙同医疗设备的融合发展。在脑疾病诊断方面,联影智能的AI已可以实现病灶的自动检测分割,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在脑疾病治疗方面,AI可一键完成诊断级的病灶和病变所在器官的三维重建,帮助医生模拟手术方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