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关心的我们同样关心#文末我们设有话题投票,期待您的参与。
2022年6月以来,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集体下架了智能投顾业务。就连最早推出智能投顾服务的招商银行也叫停旗下“摩羯智投”,从7月1日起不再提供购买、调仓、业绩展示等服务。
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智能投顾是什么
智能投顾的核心,是用数据和算法,代替我们人工选择投资产品的过程。
比如工商银行的“AI投”产品和招商银行摩羯智投都类似:
购买了AI投后,只需要决定自己投入多少钱,风险等级和投资期限,加上银行本来有的一些其他基础数据。
然后AI投账户会自动适配出适合你的投资基金,一般选出来的是个一篮子的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每个基金大类下面,都进一步细分为2-10款基金,每个产品之间的投资比例也是自动设置好的。当市场投资环境变化时,AI可以通过“一键调仓”功能,完成基金组合的调整。
AI投一般免服务费(人工投顾服务费率1-2%/年),起投金额低(10000元),所以当时对不少年轻人还蛮有吸引力。
02
监管是下架智能投顾业务的
驱动之一
至于本轮银行集体下架智能投顾产品,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来源于监管。
2021年11月,监管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部分机构混淆了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与基金销售业务附带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活动”,明确了“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为基金投资顾问业务”。《通知》要求,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基金销售机构,应当于2022年6月30日前将存量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整改为符合前述法律关系的基金销售业务。
把这拗口的话翻译一下,大意就是:
如果银行没有基金投顾牌照,就只能进行“基金销售”,即通过银行渠道选择单只基金购买。
像智能投顾产品的本质是“推荐基金组合产品”,没牌照干,其实属于踩了监管红线。
这也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下架智能投顾产品的原因。
03
业务表现差强人意
但在近60家拿了基金投顾业务牌照的机构中,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榜上有名。
他们下架智能投顾产品的原因则更“基本面”——产品表现差强人意。
我们收集了网络用户在知乎、百度贴吧、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关于各个银行智能投顾产品的反馈发现:
对智能投顾服务表示满意的用户在5%以内。大多数用户反馈“手续费过高”、“用处不大”、“收益太低”、“不智能”、“体验差”、“设计傻瓜”等等问题。
尽管这些表达意见的群体可能会出现偏差,比如有意见的群体发声,发财的群体闷声发财。但整体上,智能投顾产品表现很普通。
从2019年开始,我团队两个博士一个研究助理做了个小试验:
两个博士属于“懒人”,挑选了基金重仓后就“躺平”,即使最近20%亏损也“装死不动”;小男生助研则尝试某大行AI投。
2020年、2021年市场好的时候,小男生收益只有两个博士的1/5。2022年虽然他的回撤比两个博士小,但是综合下来,扣减掉手续费,小男生AI投的业绩还是跟两个博士的选择还是相差甚远,三年累计回报5.1%,两个博士则分别是20.1%和22.5%。
AI投给他定制的投资组合包括15只基金,其中4只货币基金占比将近30%。期间他想买入风险等级更低的产品组合,但因为产品风险特征和自己的风险等级测评不匹配,被拒绝了。
AI投推荐过几次组合调整,他也调了三次,手续费一次比一次高,最高一次调整的手续费就扣减了1.5%的收益——
所以最后他感叹“还不如问姐姐们哪些基金靠谱,买着死扛”。
为什么智能投业绩表现不好?
最重要的原因,源于算法服务的谬误。
智能投顾的内核,是输入客户数据、产品基础数据、产品历史表现数据、市场行情数据,采用一些相关性、预测性算法模型,结合资产配置模型(均值方差、BL模型等),输出配置。
由于纯依靠算法驱动,很容易产生以下谬误:
•理解客户需求时,经常会“杀鸡焉用牛刀”。任何精妙方法,比如语义分析、知识推理算法,都可能因为客户无法反映出自己的需求,而出现机器的误理解和误读。很多时候,复杂问答系统加上算法,可能抵不上理财经理问一句,“您想用这1万块干什么?”。
•难个性化,容易产生形式大于服务,问客户经常不愿披露自己的真实信息、资产全貌和投资动机——机器抓取的数据表明看起来是一样的,背后的真实诉求却千差万别。相同的参数、相同的算法出来相同的配置结果,但是离真实服务用于个性化诉求,却越来越远。
•配置算法方面,则会出现算法的局限性。算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配置算法最终还是开发者编写的,只要算法的开发者没有将常见的投资者行为偏差、错误业绩归因嵌入他们的代码,这种偏差就会传递到客户的投资组合中。另一方面,依靠历史数据模拟出来的结果再精妙,应用前提却非常苛刻,只有当历史数据与未来一段时间较为一致时,有效性才高。
今年7月30号“共潮生·2022香帅年度财富展望”中,我们提到,“小时代的资产配置方法论,不适宜当前的大时代”,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光靠历史数据回测算法不太容易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