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 >
热资讯!交易型基金经理,太难了

时间:2022-08-17 07:52:18    来源:腾讯网

“行业轮动,不是一个可以做到 60 岁的策略”,这是近期与一位很有趣的主动型基金经理交流时听到的一个论断。

这位基金经理,在谈投资的同时,也谈了很多的职业规划,在谈及为何选择价值投资,并且是那些不怎么依赖调研的价值投资时,谈及了他早年进行职业规划时的一个考量 —— 要选择一套到 60 岁退休前已经有精力可以执行下去,不会因为人的精力衰退大脑反应慢而大打折扣的投资策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以类似行业轮动或者行业类个股快速轮动的策略,就被他首先枪毙了,因为这样时不时要做决定性决策的交易策略,对人的心理压力太大;

类似的原因,他对调研驱动信息差模式的价值投资,也是逐步放弃,毕竟伴随年纪增长熬夜困难,再加上家庭职场平衡,靠出差赚超额收益,也很难。

这是我第一次听基金经理以这样的维度去思考投资策略的优劣,新鲜之余也立刻想起了一个问题:我去年底筛选的那批交易型新锐基金经理们,经历了上半年的大跌和大反弹后,可好

去年 12 月 28 日,我以冰山下的基金经理・新锐篇:25 位,今年迄今平均收益 39.97%为题,介绍了一批新锐基金经理,并且将其中许多擅长做行业轮动的基金经理做成了一个组合,我称之为 “Earl 交易型新锐”。

下表是当时入选的 13 只基金 2021 年 12 月 27 日至 2022 年 8 月 15 日的表现一览,平均跌幅 4.77%。

这个表现不仅是跑赢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甚至比起偏股基金指数同期 - 12.07% 的表现,更是有显著超额收益的。

单看收益,似乎交易型基金经理们表现还不错,作为持有人的体验也还不错。

但是当我细究,想看看为什么有的基金经理表现那么好,有的却那么拉胯的时候,才发现了一件更尴尬的事儿,当时细细筛选的 13 位交易型基金经理,已经有 4 只基金发生变动。

下表就是一个对照,3 位基金经理是卸任了:孙磊、庞文杰和郑玲,此外杨凡则是增加了另一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4÷13=30.77%,不过半年多就有三成基金更换基金经理,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 尤其是对于交易型基金这样一个极为依赖个人天赋的基金品类上。

不过也不奇怪,仔细看这些基金经理的来源,大多是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基金的规模也比较小,这样的环境下,人员流动高也不奇怪。

对于基金持有人而言,这样风格的基金,就有点 “鸡肋”。

你说好吧,比如建信周智硕这样今年迄今将近 10% 收益的,的确可以在今年这样整体下跌的行情中给你的基金组合雪中送炭,但你要把握这样一批基金经理,就必须高频的跟踪他们的更替,类似增加基金经理的情况还要能判断是不是会导致投资风格偏移等等 —— 偏偏中小型基金公司,作为个人投资者要了解这块的渠道又比较少。

再考虑到行业轮动对基金经理本身的压力巨大,可持久性堪忧,去长期布局跟踪交易型基金经理,似乎是一件 “性价比” 比较低的事儿。

不过后来我又释然了。

其实行业轮动这东西,何必选基金经理去操作 —— 再交易型风格的基金,换手率和集中度终究还是有限制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自营,比如用用我自己的 ETF 行业轮动 (参见:行业轮动全新升级,过去 2 年年化 38%),无论是透明度还是可持久性,都远胜过交给基金经理。虽然不可避免带来模型失效的可能性,但这块上的跟踪优化,比跟踪一些小众交易型基金经理,还是有长期积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