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金融 > >
800亿处方药龙头“折戟”科创板 中国生物制药终止上市辅导

时间:2023-02-11 22:46:11    来源:华夏时报

2月8日晚间,中国生物制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已决定不再继续进行建议境内发行。这意味着,历时两年“回A”计划落空。而就在几天前的2月3日,中国生物制药还曾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中国生物制药认为,不再继续进行建议境内发行将不会对本公司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也不会影响本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华夏时报》记者通过邮件联系中国生物制药方面,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相关资料图)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地挂牌更多地是为了提升股票流动性和融资能力,终止IPO只是会影响规划中的募投计划实施而已,不大会影响到公司经营。

终止上市

2月8日晚间,中国生物制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已决定不再继续进行建议境内发行。

公告称,基于目前市场状况及公司发展规划的考虑,公司已决定不再继续进行建议境内发行。公司与上市辅导机构一致同意终止有关建议境内发行的上市辅导协议及其项下所有辅导工作,并已向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报告终止情况。公司将综合考虑市场状况和发展需要,规划未来相关安排。

记者注意到,2021年2月3日,中国生物制药曾公告称,拟计划发行人民币股份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初步计划用于发展主营业务、业务内并购整合,以及一般营运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兼集团化制药企业,其旗下涵盖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制药企业和药品生产基地,业务覆盖医药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

2000年,中国生物制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市值844.7亿港元,是港股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医药股之一。主要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肿瘤、肝病、外科/镇痛、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病、骨科、消化系统及抗感染等多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对于此次终止上市,有业内人士认为,前两年,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投资科兴中维收获超百亿元的净利润回报,钱多到把零利率的可转债都提前偿还,确实已经没必要再发股票融资。《华夏时报》记者尝试联系中国生物制药方面求证终止原因,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一位接近上市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指出,终止IPO不会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但会影响公司战略规划的实现和战略目标的达成,致使公司发展步伐放缓。

曾因新冠疫苗大赚

近几年,公司最亮眼的业绩无疑是入股新冠疫苗研发企业科兴中维。2020年12月,中国生物制药以5.15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后者15.03%的股权。2021年2月5日,科兴中维的新冠灭活疫苗(商品名:克尔来福)在国内获批。2021年一季报起,科兴中维即被列作联营公司入账。

从业绩上来看,中国生物制药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营收呈现增长趋势,分别为268.6亿元、151.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3.6%、5.9%;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74.73亿元,同比增长21.3%。

不过,随着我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疫苗红利似乎已不再存在。

就出口而言,市场也在急剧萎缩。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6日,我国已向超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20亿剂新冠疫苗,居全球首位。但2022年以来,受海外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变化的影响,疫苗出口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根据国泰君安统计,2021年,中国人用疫苗的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新冠疫苗的出口;另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1—8月我国累计人用疫苗出口货值仅为56.8亿元。

新冠疫苗后续市场不景气,显然也影响到了公司业绩和市场预期。归母净利润方面,2021年为146.1亿元,同比增长427.2%;但2022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7.3%,为19.2亿元,同比下滑77.3%;经过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4.5%。

对此,中国生物制药坦言,归母净利润显著减少主要是因为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集团持股15.03%的北京科兴中维开发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销量同比下降,财务表现低于2021年同期,导致中国生物制药应占联营公司及一家合营公司盈亏于回顾期内减少约5.0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生物制药还在新冠产品方面有所布局。2022年12月29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附属公司正大天晴与平安盐野义签订独家市场推广协议。据此,正大天晴获授予Ensitrelvirr(恩斯特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市场推广权,初步为期五年。

今年1月,Ensitrelvi向国家药监局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不过,一个事实是,国内已有5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且全部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新冠疫苗一样,新冠药物市场也受制于未来疫情发展和政府防疫措施变化,因此后续市场空间还有待观察。

“对于中国生物制药而言,疫苗红利的远去也意味着后续盈利难以再出现巨幅增长,未来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自然面临一定压力,这也是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常态而已。不过公司本身已有较为坚实的业务基础与较大的市场规模,并拥有不少具有潜力的成长性好的单品,同时也在持续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这都是可持续发展与不断提升营利能力的基本保证。”柏文喜称。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