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3年9月1日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8月2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等相关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供图
通过城市、社区、住房三个层面把城市建设向老年人群体倾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从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适老化改造来说,从初衷来看可能是要解决一些特殊群体的突出困难,但是在这些工作推进中,在建成以后,全社会都可以受益。”刘李峰举例说,建设一些连续完整的城市慢行系统、道路,也方便所有群体都可以在城市里面漫步、健身,包括在小区里建设一些助餐和休闲健身的场所,大家都可以在闲暇的时间休憩。
从城市建设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通过商品房建设、保障房建设,极大解决了城市住房困难,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建成,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城市建设进入了“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阶段,城市建设面临新的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在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刘李峰说,比如,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方面,差距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从城市本身来说,老年人出行、生活、就医这些基本需求还有很多得不到满足的,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设置、慢行系统的建设等;在社区层面,助餐、就近食堂、休闲健身场所也是不匹配的;在住宅方面,一开始的房屋建设也没有考虑那么细致,所以在无障碍设施还有房间里面防止老年人跌倒的设施方面,设计和建设还有一些不足。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全方位的使城市建设更加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刘李峰说,在城市层面,继续和残联一起组织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的工作,通过典型示范带路,让各地城市都更加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这些工作,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对老年人、残疾人更加友好。
在社区层面,继续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在建成的老的城区、社区里面利用存量资源整合盘活利用,建设一些老年人需要的休闲健身场所还有绿地公园等等,方便老年人的休闲。
在住房方面,刘李峰表示,在老年人受伤中,最普遍的一个风险就是跌倒,跌倒以后引起各种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困扰,而造成摔伤有很大的比例,70%、80%是在家里,如洗澡还有在厨房跌倒,这说明住宅设计里防摔的设计还没有到位。
“所以,我觉得住房的适老化改造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很重要的方面。我们编制了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手册,把这些对老年人健康容易引起风险的点都加快改造,”刘李峰说,希望通过三个层面把城市建设向老年人群体倾斜。
指导各地通过城市体检,精准查找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方面的突出短板
刘李峰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出台以后,为了推动法律的全面有效贯彻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梳理了要继续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坚持为民、便民、安民,以问题为导向,向群众身边延伸,在“实”上下功夫,从房子开始,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加快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这其中,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指导各地通过城市体检,精准查找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方面的突出短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还有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建设等等,包括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解决这些突出的短板弱项,让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群体在城市的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完善配套政策法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上位法律法规,刘李峰说,出台实施以后还有一些配套部门规章,依据法律的精神需要加紧修订完善。地方先后出台制定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根据法律的最新理念思想要求,也要修订完善,我们也做好指导。
同时,抓好标准实施的监督。配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实施,这几年也在加紧制修订相关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市政工程和房屋住宅标准规范,特别是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刘李峰说,这对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指导各地规范有序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工作都是技术方面很重要的指导和约束,将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指导地方有力有序的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
此外,要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刘李峰表示,现在法律有规范,标准规范有要求,各地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法律规定和标准要求,在新建改造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
“实际上,从这些年来看,地方还有一些没有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些要求的地方,我们要加大监督督察执法力度,形成震慑作用,让全社会都来规范有序的落实这些法律要求,加快建设无障碍环境和推进适老化改造。”刘李峰说。
“三分建、七分管”,对建成的无障碍设施还要建立运营维护机制
为了保障改造的实效,法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无障碍设计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此规定,如何贯彻?
刘李峰表示,老百姓对无障碍的需求确实更加多样化了,包括要求有无障碍车位,包括加装电梯,包括交通信号灯安装语音提示,另外还有一些对养老、助餐、休闲健身场所等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在顺应群众新的需求,在保证新建住宅和建筑不欠账的同时,抓住既有建筑和设施适老化改造。
“为什么说要精准呢?主要是已经建成的住宅和设施改造的时候,往往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城市中间有限的空间资源怎么来充分利用,因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群最突出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怎么在这些群体的需求之间做好综合平衡,满足最突出的需要。另外,不同的住区年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要做好平衡。”刘李峰说。
刘李峰表示,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话,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第一个环节,“体检”环节,要进行专项体检,找出小区、建筑、设施突出的问题,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找准问题,才有可能为后面的改造提供基础。在开展专项体检,找出无障碍和适老化方面问题的时候,我们在编制改造计划和规划,落实改造资金,来有针对性的实施改造。
第二个环节,要有针对性的实施改造。依据“体检”结果,结合现在开展的工作,比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人行道净化、城市更新行动这些具体工作,然后进行改造提升,使这些历史欠账逐步被弥补、被消除。
第三个环节,除了“三分建、七分管”,除了有针对性的进行“体检”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以外,要使这些问题不反弹、不重新出现,还有一个是维修养护的问题,在建成这些设施以后,还要建立运营维护的机制,使得无障碍设施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使它的功能能够得到正常的发挥使用。
我国正致力于修订各方面在实践中问题较突出的标准规范
此外,刘李峰还介绍了工程建设标准有关问题。
他介绍,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最早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是1989年制定的,当时出台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庞大、完善的无障碍方面的标准体系。
从“有没有”的角度看,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已经是比较完善了,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也和国际最先进的标准水平能够衔接上,现在无障碍方面的标准体系、工程方面的标准体系由几个层级组成——第一个层级是有控制性的底线要求,建筑和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这是工程建设领域落实无障碍要求的最顶级的标准规范,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都明确了底线要求。
在这之下还有15项控制标准,包括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等等,这15项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再下一个层级还有推荐性的行业标准47项,包括特教教师、养老院、图书馆等等,另外还有扶手、抓杆、城市客车等产品标准。“从‘有没有’这个角度来看,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的标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刘李峰说。
从“好不好”的角度看,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标准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刘李峰说,一个好的标准,最主要的是找准痛点难点堵点,使用者、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最有效的措施。
刘李峰说,有一些标准规范和当下老百姓的需求,不管是老年人还是残疾人的需求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致力于修订各方面在实践中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些标准规范,包括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维护规范住宅项目规范等等。
刘李峰呼吁,全民在标准修订过程中积极参与,把自己的诉求和想法提供给标准制定者,齐心协力贡献出智慧,贡献出自己的想法,集聚大家的智慧才能制定出一个好的标准。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