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我国“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白鹤滩—江苏工程”近日竣工投产,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相当于南京市半年的用电量,将推动华东地区每年减少发电用煤1400万吨。悬在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电厂头上的那把“剃头刀”,离得又更近了一些。
自2020年9月我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能源行业步入了转型加速期。富煤贫油少气是基本国情,目前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但能源供给清洁化是趋势,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非化石能源都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力。中央已经确定降能耗、降碳排、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具体目标,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大力推动煤电改造。
目标与路径均已明确,关键是看落实。近年来,我国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大力发展新能源。就在“白鹤滩—江苏工程”竣工投产之后不久,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非化石能源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意味着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电“生存门槛”越来越高。传统煤电只有提起十二万分的紧迫感,加快降碳提效的步伐,才能够找到生存发展之路。
发电与供热行业产生的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超四成。作为能源供给端,只有电力行业实现了“清洁”,下游的各行各业才能真正走向“低碳”。传统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电厂降碳提效,必须依靠绿色节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挖掘煤电存量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潜力,并积极推动传统能源数字化,借助“智慧电厂”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工人工作效率、运营管理效率。当然,数字化的意义不单针对传统能源,而是面向所有能源行业的。
南京正积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外积极引入清洁电力,对内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推进电网功能形态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煤电和重点用煤行业降碳提效方面,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现有两台10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是全省首家实现超低排放的百万电厂;南钢正在建设的资源综合利用高效发电机组,利用炼钢余热余能发电,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万吨标准煤”,将实现“负能炼钢”。这些优秀案例值得相关企业借鉴。
全球平均温度升高2℃,就有5%的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升高4.3℃,这一比例将骤增至16%。物种越少,生态系统越不稳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传统能源行业和重点用煤行业降碳提效,于“私”,落后就会被淘汰;于“公”,是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必须积极应变求变,早日实现“凤凰涅槃”。惟其如此,才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吴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