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变革特性。
系统性——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高碳行业去产能的过程,是传统产业的升级过程,是新型工业化的推广过程,是绿色生活方式普及的过程,会引发利益调整、社会重组乃至政府改革。
(资料图)
多重性——
碳排放事关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既要稳步达到碳达峰,又要积极减少存量,努力实现碳中和,寻找到破解“效率悖论”的路径。
科技性——
当务之急是减少增量,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研究显示,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理想的新能源。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至0.3元/KWh以内,光伏产业制造能力全球领先,且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应当进一步予以引导和支持。
生态性——
碳中和的根本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数字技术的成熟与成本降低,有望支撑更多可精准控制水、气、肥、温、光的植物工厂,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受自然条件制约,并实现快速生态固碳,让固碳效率大幅度提升。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