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遇难,27人失联。”
纵使社交平台上关于暴雨导致门头沟大量汽车被冲走的画面已成泛滥之势,且已经出现人员死亡,若不是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外发布截至8月1日6时统计的遇难失联人员数据,想必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暴雨和洪水双重夹击对首都北京带来的冲击,更不会唤起公众对2012年那次夺去79人生命山洪的记忆。
(社交平台上流传的涿州水淹状况)
(资料图片)
统计显示,自上月29日开始的持续强降雨,已经导致门头沟区4人、昌平区4人、房山区2人、海淀区1人遇难,门头沟区13人、昌平区10人、房山区4人失联,人员伤亡的分布图恰与北京降雨一致,主要是西部和西南部。
在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中,门头沟将7月31日描述为“注定是让所有门头沟人刻骨铭心的一天”,按照门头沟官方说法,“全区累计平均降雨远超“7.21”水平,达到471.1毫米,最大降雨点位更达723毫米的雨量,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于我们而言,洪水以及洪灾带来的伤亡并不罕见,每年夏天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只是,不同于其他地区,拥有更多资源的北京却很难让人将死亡与洪水关联在一起,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11年之前的“7.21”。
2012年那场导致79人殒命的特大降雨,据称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的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当时的数据统计显示,最大降雨量、城区平均降雨量、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都超过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回望灾难,总是有一些相似之处。11年前的7月21日,似乎没有人会预想到一场期盼已久的降温雨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夺去79条鲜活生命。那一次的北京城区不是人员伤亡最重的区域,但广渠门桥下4米深的积水让驾车经过的34岁丁志健不幸罹难,却意外成为京城雨殇的标志性点位,“成为立交桥积涝对京城百姓、对北京排水的最深刺痛”。
在这之后,广渠门桥下有无积水、是否严阵以待,甚至被媒体视为观察北京防汛形势的一道窗口。诚如媒体在“7.21”周年之后撰写的回访报道中所言,在总数超过百个的一长溜新安装雨水箅子,以及夕照寺泵站、蓄水池的加持下,即使雨情尚无法与“7·21”看齐,但广渠门桥却在大雨中成功实现“桥下没积水、没因涝造成大堵车”。
北京立交桥下积水的困境建桥伊始就已经埋下,当时的建设者们,并未预料到未来数十年这座城市会急速“硬化”,这些只能扛住三五年一遇甚至一两年一遇暴雨的点位,在百年一遇暴雨几乎年年出现的背景下不被淹才奇怪。只是,从“7.21”之后,很多点位能够通过升级实现十年一遇暴雨来看,首都还是有能力解决内涝问题。
一如7月31日,“央视新闻”开启的暴雨直播中,从盘古大观对着鸟巢和水立方拍摄的路面上就看不到积水,而在镜头之外的门头沟、昌平、房山,却是另一番汹涌澎湃的景象,汽车、冰柜乃至人员,夹杂着垃圾随洪水飞流直下,无力挣脱。
同样是距离首都北京只有几十公里,比起备受瞩目的北京,在冲上热搜之前,河北保定代管的县级市涿州网友却只能在门头沟的热搜下求助,在人员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就淹了。
据报道,涿州市码头镇丹佛尔湾小区内有多位居民被困房屋内急需救援。31日22时,一位受困居民对记者表示,目前水已经淹到一楼的天花板位置,自己在房屋二楼避难。自己手机即将没电,急需救援。三位受访对象向记者证实,水位在下午和晚间上涨,上涨速度在每小时15cm左右。一位受访对象称,最快的一个小时里上涨了40cm。
当地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直言,“目前救援难度大。”在一份涿州在线求助文档中,信息已经更新到了800多条。要知道,在根据防洪工作需要,北京永定河开闸泄洪之后,坐落于门头沟、房山更下游的涿州面临的情况可想而知,泄洪流量加上强降雨,着实不容乐观。
当北京传来此前公布强降雨失联人员中的14人已确认安全的好消息传来时,涿州市民却仍在呼吁“帮帮涿州”,只是,“当好自己生命健康第一责任人”这样的词汇出现在北京丰台区防汛办的“安全提示”之后,可能才会让人如梦方醒,距离再近,涿州也不是北京啊!
当然,即便有涿州网友在“工作人员称涿州救援难度大”的热搜下抱怨“泄洪保北”,我们也必须承认,泄洪更多还是地理因素决定,无论谁在上游。毕竟,这场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京津冀的共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