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
这就是,江苏!

时间:2023-07-07 10:12:47    来源:新华网

说到江苏


(相关资料图)

你能想到什么?

江南圣地

鱼米之乡

吴侬软语

这些确实都很江苏

但江苏值得讲起的

可远不止这些

一、真江南

要说真江南

在江苏这里

准确,又不完全准确

因为从地理上严格来讲

长江以南的地区才叫江南

(图片截自天地图)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安徽时

突然急促地向北拐了个弯

而这一拐

便将相对平稳走向的河道

直接拐进了江苏

也让原本在地理位置上

大概率都位于长江以北的江苏

形成了

一半在江南

一半在江北

的地理局面

浓郁的江南气息

在江苏得到了贯穿南北的好契机

如果说长江的走向

在江苏得用“唐突”来概括

那么地势的变化

在江苏则可以用“平和”来形容

江苏北端的连云港

有一个很气派的标签

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

但它还有一个让大家想不到的称谓

——西游圣地

相传

《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

很有可能就是今天连云港境内的花果山

花果山的玉女峰海拔620余米

但已经是江苏境内的最高峰了

近70%都是平原地形

也不愧网友戏称江苏是

中国“最平”的省份

不过

平坦的地势

也在一定程度上

为江苏成为“中国园林天花板”

提供了地理优势

都说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古典园林最早可溯源于春秋

在晋唐时期得到发展

繁荣应该是在两宋

明清则是全盛时期

“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

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造园家们在有限的空间里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建筑

同时加入大量的

匾额

楹联

书画

雕刻

碑石

家具陈设

各式摆件等

不仅充分反映出

古代哲理观念和审美情趣

更让“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

艺术氛围达到极致

关门山野之趣

开门万丈红尘

其间的智慧与妙处

让我们能够始终沉迷于古人的审美

想必当他们在面对这番园林景致时

也会情不自禁泼墨成画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

便是当年活跃在吴门地区的四大才子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他们还有一个闻名至今的“团队名”

“明四家”

明代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江南风光、文人园林

在他们的画笔下

在浓淡相宜的水墨间

穿越时间和历史的长河

与我们邂逅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

很江苏,也很江南

二、最苏味

江苏人对美的理解

我们已经能从其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中

感知八九

江苏人对味的要求

却不像审美那么统一

虽说江苏菜

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

但这并不妨碍

江苏各地,各吃各的味

“没有一只鸭能活着走出南京”

这件事是我们都知道的

盐水鸭

板鸭

南京烤鸭

酱鸭

鸭血粉丝汤

鸭油烧饼

……

南京人对鸭的狂热

表现在

一年要吃掉一亿多只鸭子

而其中大概包括了4000万只盐水鸭

朱自清在《南京》一文中曾写到:

“南京人都说盐水鸭好,

大约取其嫩,其鲜。”

虽然只有短短一句

却道破了南京盐水鸭的精髓

皮薄肉嫩清鲜香美

如果鸭鸭能从南京

向北游100多公里到达扬州的话

或许可以在这里稍微喘口气

甚至还可以来一份扬州炒饭

相传

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时

把他喜欢吃的“碎金饭”

也就是鸡蛋炒饭传到了扬州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

扬州炒饭原本就出自民间老百姓之手

但到了扬州

就不建议鸭鸭继续向北游了

毕竟扬州再向北60余公里

就到了高邮咸鸭蛋的产区

不仅自鸭难保

甚至可能连蛋都不剩

这个咸鸭蛋可不简单

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里

对高邮咸鸭蛋就有记载

而且已有千余年的腌制历史

语文课本还曾“亲自”为它“推荐”

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曾写到:

“筷子头一扎下去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如今的高邮咸鸭蛋

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这许许多多的乡味

牵绊住了人们离乡的脚步

让更多人留下来

一手是家里的碗筷

一手是家乡的建设

三、苏大强

不论是园林建造

还是美食烹饪

我们能感受到

江苏人好琢磨好学

这一点

多少也是祖传的

“天下文枢”

自古代南京而始

万里长江

支流无数

有些丰沛百里

有些淡泊无名

而灯影幢幢的秦淮河畔

却因“文人”而兴盛至今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科举考场之一

江南贡院

在秦淮河的桨声里

迎来送往了数不清的梦想

自建成到科举废止

这里共走出80多名状元

1万余名进士

“十载辛勤变化鱼龙地

一生期许飞翔鸾凤天”

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建设的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门口

悬挂着明末文学家李渔的这副楹联

短短18个字

道出了科举对古代学子的意义

如今

还是在南京这片土地上

高等学府云集

人才济济、斯文在兹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历史脉络中

南京在长期作为

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同时

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也成为承载中华文明的亮眼坐标之一

人才的聚集和流动

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

从前有“苏湖熟,天下足”

说的是古时太湖附近州府一带的丰收

足可供养天下

如今

这6个字

被网友更为精炼的概括为3个字

“苏 大 强”

江苏的13个地级市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均在全国经济百强市行列

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

其中南京不必说

六朝时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曾与罗马城并称为

“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今天的姑苏城

依然因城外的寒山寺而闻名

但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

所带来的影响力价值

与寒山寺势均力敌

同时

苏州又因其GDP常年排名全国前十

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中国地表最强地级市”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

还有着“扬一益二”的美誉

自古因运河而兴盛繁荣

唐朝时扬州的繁华程度

甚至一度超过了长安、洛阳

而在全国经济百强县的名单中

昆山

江阴

张家港

常年包揽前三名

昆山的玉山镇

连续多年占据“全国千强镇”榜首

扬州的杭集镇

还有个名字是“中国牙刷之都”

全球每3支牙刷

就有1支是“杭集造”

泰兴市黄桥镇

是全国闻名的“小提琴之乡”

每10把国产小提琴

就有7把来自这里

从市到县到镇

江苏的每一处地方

都充满着活力和动能

古典与现代、从容与魄力

周旋、博弈、联结、共生

底蕴

是在历史长河里积淀的涵养与功底

创新

是在时间脉络中探索出的勇气与智慧

一个有底蕴的地方

必然有着深厚的内力自我给养

一个敢创新的地方

也必然有着过人的胆识向外突破

你若问我

什么是江苏?

也许是十里秦淮金陵一梦

也许是万顷太湖万顷浪

也许是姑苏水国多台榭

也许是水磨昆曲醉夜风

也是码头上整装待发的集装箱

也是长江下游川流不息的货轮

也是“太湖之光”跳动的“中国芯”

也是“强富美高”逐渐展开的新画卷

什么是江苏?

这就是,江苏!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总策划:刘健

总监制:储学军 钱彤

监制:周红军 刘加文

策划:刘洪

监审:牟彦秋 黄林昊

作者:梁甜甜

编辑:于蕾 董静雪

校对:张玲琳 李桐 肇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