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资料图)
5月,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相继宣布下调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据市场机构统计,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存款持牌年利率最高值已普遍低于3%。
存款利率为啥走低?应该怎样看待?是继续储蓄还是另选新的理财项目?针对这些问题,海叔专门了解了一番。
“一降一增”推动利率走低
存款利率往往与贷款利率保持同方向变动。
4.85%、4.80%、4.75%、4.65%、4.60%、4.45%、4.30%……这一串数据,勾勒出自2019年8月起,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逐步下降的过程。
贷款利率走低,存款利率相应步入下降通道。
从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布的存款信息来看,2019年至2022年初,1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挂牌年利率普遍为1.75%,3年期是2.75%,5年期是2.75%。如今,1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年利率约1.65%,3年期为2.60%,5年期为2.65%。目前,虽然多家银行出台一定的上浮优惠,但只针对大额存单、新注册客户、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情况。
居民存款需求增大,也是定期存款利率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存款延续较快增长态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指出,随着我国市场化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不断理顺完善,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后与存款的利差也趋于收窄,企业和居民理财资金回流为表内存款。同时,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实体经济的生产流通传导、消费需求等恢复仍有时滞,经济循环阻滞摩擦未消,也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市场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预防性储蓄存款上升。
居民理财日益成为“技术活儿”
普通居民如何看待存款利率下降?
相当一部分储户依然看重定期存款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欧敏贤说,购买定期存款的目的是以备不时之需,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下降并不会对自己的决策有太大影响。“利息高一点低一点没有太大关系。”她说。
也有不少储户主动寻求理财渠道的多元化。最近,湖南居民张恬对各类理财知识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张恬说,现在利率市场化程度高了,不同时点买的定期存款产品收益差别还不小。自己准备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争取选出一些性价比高的理财产品替代存款。
兴业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海叔,随着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广大储户对于存款利息波动接受程度更高,目前储户对存款利率下调的反应总体平稳。“尽管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随行就市下调,但兴业银行长期定期存款规模仍保持稳步增长。”该负责人说。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自2022年2月以来同比首次转负。据分析,住户存款下降有消费意愿增强的因素,居民存款回流理财也是原因之一。
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如何看待存款利率下调?
多位专家表示,存款利率下降有利于推动银行理性吸收存款并降低负债成本,为宏观经济复苏营造有利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吴文锋介绍说,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是存贷业务,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防风险能力。在持续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背景下,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且与短期存款之间的“价差”不断缩小,有利于平衡银行的债务期限结构,提高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并鼓励居民消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对结构性存款实施“压量控价”、规范协议存款业务、引导银行下调部分定期类存款利率上限等,有利于银行实现“促让利、稳经营、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那么,存款利率还会降吗?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回答海叔问题时表示,目前存款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宏观经济恢复、融资需求上升,2023年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对居民来说,应注重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如果追求稳健的收益,在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储蓄国债等。
海叔就聊到这里了,如果您想了解更详尽的分析,欢迎阅读5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期责编:白天亮、聂传清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