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
通讯!返乡创业新农人 乡村振兴生力军

时间:2023-05-17 19:05:48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年来,福建省漳浦县这个传统农业大县产生了一大批“新农人”,他们一改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等”市场赚钱、“盼”技术创新等旧观念,将先进的经营模式、独创的技术理念、精湛专业的知识带进乡村,让漳浦农村活力更足、农民腰包更鼓,他们既用“心”,也用“新”,最终带动产业“兴”。如今,“新农人”已成长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漳浦这片广袤的热土上谱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资料图】

陈春光:长条桑葚赋能乡村振兴

“大家只需用大拇指和食指把桑葚果实的枝条轻轻一掐,就可把果实摘取下来。”近日,在农地鲜水果专业合作社的桑葚采摘园里,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陈春光正在指导慕名而来的游客采摘桑葚果实,整个果园热闹非凡。

2017年,正值漳浦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段。陈春光辞去了厦门的工作,回家乡从事水果电商销售,生意做得十分火爆。

在一次水果收购中,当地的一家农户为自家栽种的一亩长条桑葚找不到销路而犯愁,希望陈春光能帮他解决销路问题。陈春光了解到,这种长条桑葚是从台湾引进的品种,它“长相”独特,一般果长有8厘米至12厘米,最长可以长到18厘米,含糖量在20%至25%,口感清甜。

为了帮农户解决长条桑葚的销路,陈春光拍了一个小视频,发布在自己的抖音平台上。令陈春光没想到的是,这条视频为他带来了不少的粉丝和超10万的点击量,也是通过这个视频,好多客户纷纷找陈春光下单购买桑葚。几天后,长条桑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网络销售不仅解决了长条桑葚的销售难题,也让一直从事水果销售的陈春光找到另外一个商机。陈春光说:“既然长条桑葚深受市场青睐,那我何不自己栽种,既可以保证桑葚的供应,又可以实现增收,一举两得。”

经过一番的市场考察和种植技术的研究,陈春光开始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以产销融合的模式,由合作社与农户共同出资、各持股50%,陈春光负责种植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工作,农户负责桑葚园日常管理、采摘工作,盈利“五五”分成。如今,陈春光所种植的长条桑葚已从原先种植的几亩地,发展到150多亩,带动石榴、赤土、前亭、赤湖等多个乡镇7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

长条桑葚虽然种植简单、口感清甜,但果实却十分娇嫩,不便运输、不耐储存。因此,陈春光一边研究长条桑葚的保鲜技术,一边扩建适合桑葚保鲜的冷冻库,尽量延长条桑葚的储存期。此外,陈春光还把长条桑葚的采摘与观光休闲农业结合,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陈春光将带领更多的农户一起种植长条桑葚等水果,打造漳浦高优水果产业链,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陈毅鸿:小红薯做出大产业

在漳浦县六鳌镇有这么一位90后“新农民”,他从六鳌紫菜卖到六鳌红薯,还与全国各地的红薯种植基地合作,培育并销售高品质红薯,他叫陈毅鸿,是六鳌镇鳌东村人。

2012年,大学毕业的他在广州做电商生意,主要从事六鳌紫菜销售。虽然一开始效益还不错,但因产品受季节等因素限制,发展空间较小,于是他选择回老家,重新思考发展方向。

“回到家乡后,我发现本地生产的六鳌地瓜外形漂亮且口感软糯香甜,但在本地的销售价格却极其低廉。”陈毅鸿说,看到如此兼具优势的农产品卖不出好的价格,他心里甚是着急。

经过多方考察,2016年,陈毅鸿开始尝试在淘宝网开设了一家六鳌红薯专卖店。那一年,他每天的销售利润在3000元至5000元,红薯的售价更是直翻好几倍。由于网上销售利润可观,两年的时间,漳浦的红薯淘宝店如雨后春笋般越开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陈毅鸿及时调整方向,开始从零售低端体系转向中端批发走量,产品遍布淘宝、京东、社区团购等平台,供应链越做越完善。

2020年,陈毅鸿的六鳌地瓜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漳州市商务局的推动下,陈毅鸿拿到把六鳌地瓜销售到欧洲的订单。但高兴之余的陈毅鸿却又遇到新的难题,地瓜从中国运到欧洲,走轮船大约需要30天的时间,如何在航行过程中保持地瓜的新鲜度呢?成为摆在陈毅鸿面前急需攻克的一个技术难题。

陈毅鸿表示,为了保持红薯的新鲜度,他们通过高温将地瓜表皮创伤的伤口进行细菌消杀,采用一定规格的包装标准进行冷藏运输,延长地瓜的储存期。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这次的外销经历让陈毅鸿更加看好地瓜市场的行情,也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经营模式,开始有了投资扩厂的念头。2022年,陈毅鸿在漳浦县黄仓工业区开设了初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000平方米的大厂房、标准化的生产车间、产品研发室……陈毅鸿开始研究产品的种类,鲜红薯、烤红薯、冰凉烤红薯、切块红薯等应有尽有。

把六鳌红薯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这是具有浓厚家乡情怀的陈毅鸿回乡创业的一个愿望。如今,通过10年的努力,他终于梦想成真。作为新型农人,陈毅鸿打破传统模式,结合创新做法,让新旧融合,向深远发展,用技术“新”带动产业“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记者 黄长秋 通讯员 林惠卿 陈启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