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记者从沪深交易所获悉,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沪深交易所分别扩大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对于主板股票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前上市的创业板股票,标的数量由1600只扩大至2200只,扩容幅度达38%。上述调整将自2022年10月24日起实施。
10月20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同时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转融资费率的下调将降低证券公司的资金成本,证券公司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转借给投资者,让投资者以更低的成本参与市场交易,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叠加本次两融业务标的股票的扩容,未来,两融业务规模有望稳步提升。”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更好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
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启动以来,沪深交易所根据相关规定,遵循从严到宽、从少到多、逐步扩大的原则,此前先后扩大了6次标的股票数量。
自2019年8月份沪深两市实施标的股票扩大以来,至今已三年有余,市场对于扩大标的范围的呼声较高。此次新增沪深两市标的股票数量较大,合计600只,是沪深交易所在继续遵循两融标的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市场诉求的结果。
目前,除注册制股票上市首日纳入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外,此次扩大将进一步增加标的股票的覆盖面和代表性。“标的股票覆盖面和代表性的增加,意味着投资范围的扩大,能够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推动两融业务的扩容、深化和健康发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根据9月末数据,沪市融资融券标的数量由800只扩大至1000只,扩大后标的股票数量占沪市主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将由48%提高至60%;标的股票流通市值占比,将由89%提高至95%。深市融资融券标的数量由800只扩大至1200只,主板股票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前上市的创业板股票中,标的股票的数量占比将由35%提高至52%,标的股票的流通市值占比,将由76%提高至88%。
同时,本次标的股票扩大,实现了两融标的股票对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成份股的全覆盖,大大提高了对中证5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成份股的覆盖率,相关标的股票的数量占比分别从92%、61%上升至98%、85%。
“标的股票覆盖面扩大后,沪深两市重要指数成份股的覆盖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满足了注重指数投资的投资者需要。”国泰君安证券首席投资顾问何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证券市场而言,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覆盖面的持续增加是国内证券市场交易机制愈发健全的重要标志。”陈雳表示,对投资者而言,能够更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投资者看好某只标的时,融资功能将为其提供“杠杆”的功能,在投资者看空股价时,融券为其提供对冲机制,进而完善了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
新增标的流动性有望提高
“此次股票标的扩容会引入长期增量资金,能够提升股票流动性。”田利辉表示,看好新增标的发展前景的资金会积极入市,近期市场利好政策也会吸引增量资金逐步入市,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形成增量资金入市和股市估值上行的良性循环。
作为A股市场中活跃度最高的资金之一,两融资金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和流动性。
从前期经验来看,新入选的标的股票在短期内表现往往更为活跃。数据显示,2019年8月份,两融标的股票数量由950只增至1600只,新增的650只标的股票的流动性在短期内有明显提升。与扩标前一个月的平均水平相比,扩标后一个月,新增标的股票的日均换手率、日均成交额分别上升了55%、79%,远超全市场39%和46%的增长。
陈雳表示,两融标的扩容后,预计将为新增股票的流动性带来改善,投资者将能够更充分借助金融工具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求。
同时,扩大标的股票范围有利于增加市场总体融资交易规模,吸引增量资金入市。据悉,2019年,标的扩大对于两市的融资交易活跃度、融资规模均有明显的提升效果。标的扩容后,融资买入金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在1个月内由7.25%上升至9.24%;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也稳步提升,在1年内由2.06%上升至2.35%。对比扩标前后相关股票的融资规模,原950只标的股票的融资余额占其流通市值比例,自2019年以来基本稳定在2.1%至2.3%左右,而新增的650只标的股票的占比在其纳入标的1年内逐步上升至2.7%,超过原有标的股票的水平并维持稳定。
“新增标的股票大概率将带来增量资金,预计边际变化较为显著,其中一部分属于长期资金。”何力表示。
陈雳认为,对于长线资金而言,两融业务也将对冲一部分股票交易风险,合理科学投资可适度放大杠杆效应。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