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晚报报道,进入5月,不知不觉地迎来了一场“水果盛宴”,荔枝、枇杷、油桃等水果陆续上市,而合肥本土种植的樱桃也新鲜上市,一颗颗樱桃红似玛瑙,在众多水果中成功出圈。
【资料图】
来自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合肥樱桃种植规模稳定在1万亩左右,预计今年总产量超100万公斤。
合肥樱桃采摘季甜蜜开启
5月17日,走进位于长丰县陶楼镇的长丰县兆和源家庭农场,500亩樱桃迎来丰收。
在繁茂浓密的叶片间,一颗颗娇艳欲滴的大红樱桃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香甜的果香在空气中流淌,沁人心脾。
不少游客从合肥市区及周边县市赶到农场,采摘新鲜的樱桃。市民李和朝带着全家五口人来到农场,就为了品尝这新鲜上市的樱桃。
“从庐阳区开车过来就半个小时,非常方便。我每年都到兆和源家庭农场采摘樱桃,果子很大,味道也很正。”李和朝说。
2014年,从上海返乡创业的刘正在陶楼镇成立了长丰县兆和源家庭农场,引进欧洲甜樱桃。目前,农场引进种植樱桃树2万多棵,拥有红灯、美早、黄蜜、布鲁克斯等十余个品种,是集观光、旅游、研学、采摘于一体的樱桃采摘园。
“农场于5月13日正式开园,不同品种不同时节成熟,采摘期可持续到6月底。”刘正告诉记者,目前农场的樱桃产量每年在30万到40万斤,一年的产值在800万到1000万元。
在肥西县官亭镇的合肥老院墙果海农业家庭农场,樱桃已于4月28日上市,因为上市早,品质佳,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目前,樱桃即将收尾,采摘价在60元/斤。
在庐江县盛桥镇樱桃种植基地,自4月中下旬以来,玛瑙红樱桃相继成熟。盛桥镇板桥村种植户吴启方介绍,他种植的樱桃品种是玛瑙红,从贵州引进的品种,味道纯正,满口爆汁,现在正是游玩黄金期,每天都有上百位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技术指导让“樱桃好吃树好栽”
樱桃被称为“早春第一果”,果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多种元素,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深受群众喜爱。
樱桃,性喜冷,主要在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民间有谚语“樱桃好吃树难栽”。要将生长于北方的樱桃树“北果南栽”,并长出大果,难度可想而知。
2万棵樱桃树、15个设施大棚,倾注了刘正的全部心血。刘正凭借十分肯吃苦的劲头,在技术管理上花尽心思,承受了前五六年光投入、不挂果的巨大压力,加上合肥市农业行业种植首席专家工作室的悉心指导,这才让欧洲大樱桃成功种在江淮分水岭,让家门口人吃上最新鲜的大樱桃。
自2019年陆续挂果以来,兆和源樱桃因其高产量、好口感、佳体验逐渐为周围百姓熟知,远近闻名。目前,合肥市农学会在兆和源已连续三年召开全市甜樱桃种植技术观摩交流会。兆和源家庭农场也已成为全市樱桃种植示范园。
“合肥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种好樱桃尤其是欧洲甜樱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合肥市农业行业核果类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孟祥侦介绍,近年来,合肥加强与全国一流技术专家团队合作,引进先发地区的优新品种、栽培模式、种植能手和管理经验,推进合肥市甜樱桃产业健康发展。
合肥市樱桃产业历经十余年的探索,总结出了“改土培肥、宽行高垄、选好品种、大树定植、设施栽培、适当促早、避雨遮阳、温湿调控、控梢促花、辅助坐果”四十字关键技术。
依托这一技术,涌现出了兆和源、金禾天润、润枝、润雨等樱桃生产基地和采摘园,带动就业3万到4万人。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合肥市樱桃种植规模稳定在1万亩左右,其中中国樱桃3000余亩,欧洲甜樱桃近7000亩,预计今年总产量达超100万公斤。
合力撬动三产融合发展
一个果,一棵树,带动一个区域的农旅、文旅融合。在“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中,合肥不少地方的樱桃正在探索着营销的跨界。
兆和源家庭农场,除了主打樱桃采摘游之外,还有认养樱桃树、大锅灶、劳动实践、篝火晚会等各类团建活动,夜晚还可观赏以往大城市才有的“七色时光”灯光秀,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刘正介绍,近年来,兆和源家庭农场积极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林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利用抖音等平台对外销售农特产品,不断拓宽增收致富路子,实现了由采摘园向田园综合体的“美丽蝶变”。
肥东县撮镇则举办采摘文化旅游节,通过“赏樱秀、听樱曲、逛樱市、采樱宴、走樱路、享樱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将肥东樱桃产业、樱桃文化与樱桃旅游有机结合,推进“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据了解,合肥市甜樱桃产业与长三角地区相比起步较晚,但产业布局集中、技术集成到位,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在去年全国樱桃产品评比中一举夺得优质奖,填补了合肥地区春夏之交地产时令水果的空白,满足了五一前后消费者的观光采摘需求。
小樱桃大产业,合力撬动三产融合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将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做优这一特色产业,努力吸引游客“走进来”,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洪/文 高勇/图 通讯员 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