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决策从2014年开始落地实施,至今九年间,在医药健康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三甲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引入、三医联动改革加快推进、医药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和医药产业发展红利的注入,让京津冀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雄安宣武医院项目即将落成交付。
医疗帮扶持续深入,家门口有了三甲医院
【资料图】
“看病不用老往北京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自京津冀对雄安新区陆续展开医疗帮扶以来,雄安新区居民就医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2018年10月,北京妇产医院与河北省容城县妇幼保健院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成为“建一帮五”(即建一所医院,对口帮扶5家医疗卫生机构)第一家派出医疗专家团队入驻雄安的医院。
截至目前,对雄安新区对口机构支持帮扶的医疗机构已经多达5家,分别为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健康监督所等,重点支持当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科、产科、儿保科等7个科室,助力提升诊疗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其中,宣武医院帮扶容城县建立了覆盖雄安三县唯一的卒中治疗中心;北京妇产医院帮扶容城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和新生儿科成为雄安新区重点专科,取得医院发展历史性突破;北京中医医院与容城县中医医院合作,突出中医特色,通过“师带徒”模式,为容城县中医医院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
与此同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一批顶尖三甲医院分院也即将入驻雄安,带动整个新区医疗水平快速提升。其中,据雄安新区官方消息,宣武医院雄安院区住院楼、医技楼、门诊楼等已处于内部装修和机电工程施工阶段,将于年内建成交付。
此外,北京地区医院与河北省多家医院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启动和实施了北京—曹妃甸、北京—燕达、北京—张家口、北京—承德、北京—保定等多个合作项目,其中,北京天坛医院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合作,成功打造出可复制推广的“天坛模式”, 同仁医院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合作共建,探索建立利益共享的“同仁模式”。
异地就医“一卡通行”,老百姓看病更加便利
“以前每次带我妈去北京看一次病,都觉得太难了,异地患者在北京医院的收费窗口交完了费用,还得领着这张收费凭证再回去本地的医保窗口走报销程序,一来一回,都是一番折腾。”河北沧州的王女士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如今,河北的医保患者要到北京来看病报销,不再需要来回跑。根据《关于开展京津冀区域内就医视同备案工作的通知》,今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异地就医手续进一步简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各统筹区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与此同时,北京18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医保异地直接结算服务,三地参保人员可持社保卡在定点药店直接结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
智能医药产业园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协作“串起来”
5月6日,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在天津揭牌成立。据介绍,园区将整合京津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资源,聚集一批药物智能研发、智能器械、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秀企业,打造“孵化+融资”的产业培育体系。目前,产业园储备项目已达30余个。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地之一,逐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天津和河北互补协作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医药产业规模近4000亿元。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十四五期间,以高端装备和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滦南(北京)大健康国际产业园、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及京津医药谷等一批园区陆续建立。
此外,科兴生物、石药集团、以岭药业、凯莱英等一批京津冀地区医药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年营收均超百亿元,带动了区域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责编:朱晓娜
主编:田茹
校对:刘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