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类作文素材] 名言警句 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
2、(亚里士多德) 2、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3、(爱迪生) 3、 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教则愚。
(资料图)
4、(王夫之) 4、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5、(蔡 元培) 5、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
6、(丹东) 6、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
7、(雨果) 7、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8、(泰戈尔) 8、教育是一种最艰巨的事业。
9、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 术事业。
10、(加里宁) 9、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子女,乃是最佳的遗产。
11、(司各特) 10、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12、(亚里士多德) 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13、(法布 尔) 12、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学习,在任何环境都能够自学,都能够学到切实有用的 知识。
14、(叶圣陶) 13、事业上最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
15、(邹韬奋) 14、世界上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
16、(徐特立) 15、人类的生活就是创造。
17、(高尔基) 16、人生所有的欢乐都是创造的欢乐:爱、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
18、(罗曼·罗兰) 17、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 入诗句/像进修道院游逛……(罗日·杰斯特文) 18、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达于真理。
19、(李大钊) 19、我们只愿意在真理的圣坛面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权威之前拜倒。
20、(郭沫若) 20、真理是一个崇高的字眼,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
21、(黑格尔)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22、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3、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4、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25、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26、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27、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
28、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9、 (2)负相关。
30、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1、 (3)零相关。
32、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33、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34、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35、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36、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37、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38、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39、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
40、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41、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42、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43、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44、 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
45、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46、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47、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48、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49、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50、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51、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52、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53、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54、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
55、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56、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57、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58、 2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
59、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
60、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61、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62、 填空或选择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63、”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64、” 2、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65、” 3、(拜瑞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 4、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强调教育要与心理学相结合,倡导(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
66、 5、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
67、他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68、后来,其学生将上述四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为(准备、提示、联想、系统和方法)五个阶段。
69、 6、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
70、 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71、 1988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
72、 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73、一般认为,正式的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
74、 7、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75、 8、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
76、它们主张“完形说”。
77、 9、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8、 之后,又出版了(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79、(陈德荣)翻译(盖茨)的(《教育心理学》)。
80、 10、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81、 1(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递实验) 12、人类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5岁)。
82、 1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最初是通过(观察儿童玩“弹弹子”的游戏)开始的。
83、 14、皮亚杰指出,(11岁)是儿童的道德判断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配的转折点。
84、 15、(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85、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的理论基础。
86、 16、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87、 17、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方式有两种:(本能行为)、(习得行为)。
88、 18、加涅的学习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89、 19、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将学习区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可将学习区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90、 20、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91、 2彼得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学习分为两大类:(反射学习、认知学习)。
92、 22、我国学者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和社会生产规范的学习)。
93、 2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译码—输出的过程)。
94、 判断 研究教育心理学不能脱离教育过程。
95、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年长的一代都要以某种方式将社会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在不断地接受他人的影响。
96、 2、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经验传递的过程。
97、 3、研究教育过程不能脱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98、 4、外界环境虽然能对个体的生理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却无法改变其发展的内在程序和节奏。
99、 5、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100、 6、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条件共同制约着个体的心理发展。
101、 7、狭义的学习,指的即是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含义。
102、 简答或论述 教育心理学应为哪5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特点;(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5)教学测量与评价。
103、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习心理内容? 答:(1)学习理论;(2)学生的学习;(3)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
104、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105、 (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06、 4、简述莱普尔的实验。
107、 答:莱普尔将学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使他们都用一种儿童喜欢的彩笔作画。
108、第一组和第二组为获奖组,只是第一组被告知作画后将得到奖励;第二组则不知道有奖励;第三组为控制组,作画后不予奖励。
109、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继续选择作画的次数仅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一半。
110、由此莱普尔得出结论,外部奖赏一旦撤除反而会降低个体从事该种活动的原有兴趣。
111、这便是外在奖赏损害内部动机之结论的由来。
112、从莱普尔的试验看出实验法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随机分配被试;第二是对变量加以控制。
113、总之,实验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情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遵循预先拟定好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验结果也要进行精确的测量。
114、正因为如此,实验法通党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可*的方法。
115、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为哪几种? 答:(1)实验室实验。
116、这是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117、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允许实验者对研究中的所有因素做最大程度的控制,因而这类研究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
118、它的局限在于其实验情境具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单化,因而其实验结果难以推论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
119、 (2)随机化现场实验。
120、这种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研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121、 (3)单一个案实验。
122、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实验就是单一个案实验的例子。
123、在单一个案实验中,实验者无需对所得结果再做检验和说明,图表本身已经一目了然。
124、这是单一个案实验区别于其他等组实验的一个特点。
125、 6、联结派共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126、第一,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S)与反应(R)之间的直接联结,用S-R公式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作用被动地在S-R之间建立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127、 7、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哪此方面? 答: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
128、它们主张“完形说”。
129、第一,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130、 8、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131、 答: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13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33、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34、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
135、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
136、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 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137、 (三)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138、 1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39、 答: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判断的发展共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世俗水平(9岁以前)。
140、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9-20岁)。
141、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世俗水平(20岁以后)。
142、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143、 14、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 答:首先,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44、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的。
145、 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146、 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