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文昌航天发射场传来好消息,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首次飞行任务,5月的第1份浪漫已送达太空。
与此同时,在现场以及守在直播前的,地处四川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简称:航天科技集团七院)各单位工作人员也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为参与到这一重要任务之中感到无比自豪。
▲货运保障分系统发射场七院试验分队在发射塔下合影
(资料图)
保障分系统“再升级”
据悉,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空间站运营与发展阶段的第1艘货运飞船,也是第1艘改进型货运飞船。改进主要是将后锥段由舱外结构改为密封舱舱内结构,使货船的装货空间大幅增加,装载更多的上行物资,从而使货运飞船的发射频率从1年2次降为2年3次。
航天科技集团七院七部承担了此次货运飞船货运保障分系统研制任务,为了更好地支持货船的改进,在天舟六号阶段,开展了一系列软件和硬件的升级改进工作。
其中,软件方面,为了适应新状态,原有的货船装载配平软件增加后锥段H区的计算能力,为确保货船整船的质心偏移量控制在毫米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了兼顾操作的易用性和装载物资数量大幅增多的情况,还更新了物资信息采集软件,使得数万条物资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硬件方面,为充分利用货船增大后的装货空间,同时兼顾货物装载的易用性和航天员在轨的操作便利性,货运保障分系统团队积极与货船总体、航天员中心等货物方、生产厂家、总体总装进行协调沟通,精心设计了适应新状态的10余种新规格装载接口,设计最终通过了货船总体和载人航天办公室的审核。
“王牌”火工品来助力
作为重要研制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七院692厂承担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上点火器、起爆器、非电传爆系统、爆炸螺栓、点火药盒、固体小火箭和分离装置等产品的研制生产工作。“这些产品主要起到发动机点火、助推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等作用。”本次工厂所交付的火工品,占火箭上全部火工品的90%以上。
此外,工厂还承担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上电爆管、爆炸螺栓等产品的研制生产工作,主要起到发动机点火、空间对接结构分离等作用。
“快递小哥”天舟六号想要实现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精准交会对接,把“包裹”完美送达“买家”,把握好速度和方向是关键。天舟六号在太空中不断调姿,需要多次、多角度释放气体产生推力以控制速度、方向,而气体释放就少不了工厂生产的电爆管扮演开阀放气的“守门人”角色,实现最终完美对接,工厂产品前前后后要工作多达20来次。
等天舟六号把“快递”送达,就要与天和核心舱告别了。对接锁系统正常工作,就像房门开关一样自然,但万一打不开怎么办?这时天舟六号就要请来“开锁王”——工厂配套的爆炸螺栓帮忙。“这是遇到紧急情况才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公司产品永远没有机会做‘救火队员’。”航天科技集团七院692厂工作人员介绍,但如果真有需要,爆炸螺栓责无旁贷,保证完成任务。
一个“小物件”起到大作用
搭载天舟六号进入太空的,还有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05厂参与生产的低温锁柜a,主要工作是为空间站内水果、试验品等提供低温保存环境。低温锁柜在太空中使用,质量的可靠性和性能的稳定性是首要要求,使用的每一件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十分考究。其中产品用到的非金属尼龙板,就是此次生产过程需要攻克的难点。
▲总成车间电装工彭进正在装配低温锁柜整机插接电缆
“因为工厂不能自主生产,我们也联系了不少厂家,经过核算,成本太高,他们不愿意加工。因为接下这个活儿,就得设计专用模具、工装,而开启700吨的注塑机,却只需加工几张3mm厚,500mmx500mm的板子,还不能保证一次成型成功,”该型号生产负责人孟英杰打了个比方,“就犹如开启一个700吨的炉子,只烤两个红薯。”
为此,他主动出击,带领设计师和外协人员一起下厂洽谈,经过艰难协商,才确定合作事宜。为解决尼龙板翘曲变形、粗糙度和厚度不均的问题,孟英杰还在现场蹲点守候加工,与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反复研究、反复磋商、反复协调,直到全部加工合格。
“先锋”团队成功保交付
天舟六号乘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飞天,助力火箭升空的,还有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11厂生产的产品——快卸充气嘴和油面电位计,这两种产品都应用在火箭的伺服机构上。
快卸充气嘴应用在火箭伺服机构的蓄压器上,对蓄压器进行充、放气,最大直径仅有2.4cm左右,装配过程中,粘胶时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充气嘴的充放气性能,师傅们结合独特的装配方法,将装配尺寸内控在4.3mm,粘胶时间控制在10秒钟之内,来保证装配质量。
▲操作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产品装配
油面电位计应用在火箭伺服机构的油箱上,用来指示油箱中油面位置是否符合技术条件。面对全新的产品,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且其加工最高精度达到1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工厂以“成都市首席技师工作室”为依托,在“成都工匠”韦登川的带领下,组建“机电先锋队”进行技术攻关。
▲韦登川向徒弟谢俊杰传授电位计环形测试台操作要点
通过反复试验、验证,解决了油面电位计的连接柱易氧化、粘座时垂直度难保证、端盖压装易报废、零位安装尺寸间隙小等难题,生产了专用工装10多件,并反复改进,确保了产品质量并顺利完成交付。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航天科技集团七院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