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要闻 > >
天天看点:书法的哲学属性和张智重的艺术追求

时间:2023-04-21 12:59:22    来源:湖南日报

文也

智重是我上个世纪末北漂时结识的兄弟。那时候,我们都怀揣理想,有事没事的,两人在一起胡侃。他北漂是寻找他的书法之路的,虽说他很早就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还参加过很多次书法大展,但他的书法还是起步阶段。他在北京结交了诸多名流,特别是沈鹏老先生,并成为了沈先生的弟子。他担任过《走出蓝水河》《青花》《书圣王羲之》等电视连续剧的制片人;2008年被《书法报》《书法》杂志评为十大年度人物。


(资料图)

△沈鹏先生为张智重书展题字

书法艺术,本质上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再现。书法艺术中对美的追求不断变化,是中国审美价值体系的基础;书法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书法家个人情感和精神的传达,是中国审美的价值要素;书法艺术中的抽象性、非写实等特点,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体现了时代的精神,成为精神象征,是中国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三种内核,我将它概括为书法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心中有书法,手中有书法;第二重,我就是书法,书法就是我;第三重,无书法亦无我。

中国哲学的底层逻辑是阴阳变化。很多人理解阴阳变化是朴素的辩证法,这是对阴阳思想简单的理解与误解。所谓道生阴阳,阴阳变化生万物,就是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现在书法中,主要体现在黑与白、动与静、虚与实、粗与细、方与圆、刚与柔等诸方面千姿百态与恰到好处。书法家需要处理好艺术辩证关系,使书法作品显得千姿百态、寓意丰富。书法中墨和纸张要做到阴阳相通,书法的留白和黑处要处理得恰到好处。中国书法的笔墨分为“渴润浓淡白”,而笔法分为“方圆锋偏抖”,书法结构包括“纵横正侧变”,书法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完全汲取了阴阳五行思想。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张智重草书《岳阳楼记》,是以中锋行笔的气势大作。文中描述的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在智重的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观其笔墨语言,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忽而悠远,满纸涌动洞庭湖壮观与壮美。如果你仅仅从笔墨语言的角度,去欣赏这幅作品,虽有千变万化,但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某种意义上讲,他书写时,似有怀素附身之嫌,率意颠逸,捭阖纵横,行云流水,心在笔端,意在笔先,转折之处毫无拖沓矫揉,前后呼应,笔断意连,却不离魏晋法度。这便是三万个小时大师级别修炼的基本功所来,也是“心中有书,手中有书”的境界。

△张智重书法《岳阳楼记》

书法的第二重境界,是天人合一,我就是书法,书法就是我的境界。这个方面,晋、唐、宋的三个代表人物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表现得尤为突出。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诗》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经典案例。天人合一不只是书法家内心的自然流露,做到意在笔先,情感和个人性情相通;同时把书法家性情和书法艺术相结合,达到相应的境界。一幅完整的书法艺术作品,往往不是自然而成,还需要经过反复的斟酌与修缮,最后打磨成精品。若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仅需要书法家具有高超的书法才华,还需要超出常人的悟性,把艺术创造和个人性情相结合起来,从而使书法艺术展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创造性。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兰亭序》是王羲之即兴作品,它陈述了兰亭雅集的盛状,描绘了生活的风貌,流露了生活的感慨,表达了魏晋时代的人文风骨和王羲之个人潇洒脱俗的精神。在书法表现上,风格俊雅风流,飘逸多姿,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王羲之的艺术特征。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悲切之情斥诸纸端,普通的祭奠文字成为生动的祭奠画面。我们可以从笔墨之中,强烈感受到书法家的克制之情,悲愤之情,追思之情。同时从书写之中的变化,看到提倡书法法度的颜真卿,如何得法与破法,使得书法作品成为灵动的书法极品。苏轼的《寒食诗》,亦称《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47岁写的自作诗。诗中既有诗人谪居卧病,惜花自怜,备感凄楚的感慨;又在一片萧瑟气氛中的无可奈何。其笔法遒劲沉着老辣,顿挫分明,整局跌宕起伏,气势宏大,如高山之瀑布,一泻而下。诗中之境和书法之像可谓天衣无缝。

王羲之的书法中折射的是清俊悠闲的飘逸之气,颜真卿的书法折射的是中国士大夫思想中的浩然之气,苏轼的书法中折射的是逆境中的抗争与蔑视的逍遥之气。书法艺术为人们展现的不仅是文字本身,更多的是时代背景下的人文情感和人格精神。

△张智重书法《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张智重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四十年来深耕在古代书法圣贤的宝典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语言。作为湖湘子弟,特别是曾经生活在常德桃源的人,他书写的《桃花源记》,也是尽量靠近三大代表人物的艺术峰岚,同时也力求做到心手合一、天人合一的人文境界。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表现的,是中国文人的人文理想,所创造的,是和平休闲悠然自得的世俗世界。张智重吸收了张旭狂草的潇洒磊落与变幻莫测,其状惊世骇俗,字笔势放纵,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章法不拘一格。同时他将黄庭坚草书的龙飞凤舞与超轶绝尘融为一体,以二王精髓作为憨实的底层,线条千姿万态,变化多端。或豪逸放肆,一波三折;或箨龙坼石,顿挫万钧;或轻梢遏云,妙兼数体,圆转卓绝。正如苏东坡说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张智重书法《桃花源记》

书法的第三重境界是无书法亦无我。纵观中国书法历史,以王羲之为首的书法家,在魏晋风骨的人文环境中,创造了书法的“尚韵”的体系;以颜真卿为首的书法家,在唐代恢弘壮阔的历史背景里,创造了书法“尚法”的体系;以苏轼为首的书法家,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历史前提下,创造了书法“尚意”的体系。书法艺术点、线、面与墨意的组合,不仅传达出书法所传达的信息,还反映了书法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了解书法艺术作品,应该透过作品本身,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领悟书法艺术作品中存在的深层次内涵。这是一个时代所赋予的,也是一个时代的书法家共同完成的。

时逢张智重先生“思无邪”书法展在深圳展出,正当盛年的他,或许以此次展出为起点,修炼出书法“天人合一”的境界。

标签: